十月以来,全国天气呈现明显区域分化,北方多地降温、降雨,而南方大部热度不减,“秋老虎”迟迟不退,给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南北天气为何出现如此显著差异?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南北天气为何上演“两重天”?
据气象部门消息,进入十月,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多降雨,而同时,江南、华南地区高温天气却在持续。十月以来,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北部和东部等地接连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局地最高气温达38℃以上。
为什么会出现南北“两重天”的差异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解释,此次华北等地降雨、南方高温天气过程都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由于副热带高压是庞大的暖性高压系统,被其控制和笼罩的地域晴朗少雨且炎热,而处于其边缘的地方则容易发生降雨。”杨舒楠说。
气象专家表示,副热带高压在南方“赖着不走”,就会形成一个“水汽传送带”,把海上的暖湿水汽源源不断输往北方,这些水汽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黄淮一带长时间停留,形成持续的秋雨。因此,看似截然相反的南北方天气,实际上正是副高这枚“硬币”的两面。
那么,今年副热带高压为啥这么强势?
“一方面,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是受到了拉尼娜对夏季大气环流的滞后影响。”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今年夏秋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在海温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下,导致亚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更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更加强大。
不过,扭转局面的冷空气正在酝酿中。据气象部门预报,从14日夜间开始,一股较强冷空气将逐渐影响我国大部,各地秋意渐浓。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