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斗超过1000公里的战线上,究竟哪一处最为艰难呢?有些人可能会提到红军城战区,另一些人会提到库皮扬斯克,还有人或许会提到胡里艾伯勒。然而对于乌克兰联合部队的通信负责人兼发言人维克托·特列胡波夫中校来说,他的回答是:沃尔察斯克前线局势非常紧张,在他看来,这可能是目前最艰难的战线。
当然,特列胡波夫中校给出的这个回答,并不意味着这里真的是最艰难的。事实上,之所以他说得如此,主要是因为这个方向是由联合部队负责的。既然是自己负责的区域,自然要将其优先考虑。这一点也能理解。
但是,等等!沃尔察斯克?大家可能还记得,三个多星期前的10月下旬,乌军曾动用海马斯火箭炮和无人机,将俄罗斯别尔哥罗德的水库大坝炸毁。当时乌方宣称,水淹俄军阵地,使得渡河的俄军与其主力部队隔离开来,并且对俄军的后勤供应造成极大困扰,从而大大改变了战局。根据这种说法,乌军应当趁机发动反攻,收复沃尔察斯克失去的阵地才对。可是,为什么局势依然紧张,甚至被认为是最艰难的战线呢?
原因已经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虽然当时有些网友难以相信,但现在的局势已经证明:俄罗斯并没有因为水淹而溃不成军,反而在沃尔察斯克方向取得了更大的战果。
首先,俄军在沃尔察斯克南城区继续推进,成功占领了T-2108和T-2104交汇处的路口,还有公路两旁的厂区和居民区。沃尔察斯克战役从2024年5月开始,攻城进展本来就较慢,但在过去的三周内,攻势反而加快了。如今,乌军只能控制东边的一小块街区。
其次,沃尔察斯克西南的一个村庄——西涅利尼科韦也被俄军占领。这个村庄原本有300多名居民,在乌军炸坝放水之前,俄军才打到村子附近,现在村子也已落入俄军手中,且俄军对林带的控制也比之前更为深入。
那么,乌军炸坝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怎么反倒让俄军更加强势了?
实际上,乌军的炸坝行为并不符合常理,充其量只是一种注重宣传效果的举措,并没有充分考虑地理因素。乌军炸坝的原本意图是通过水位暴涨淹没俄军沿河的阵地,让渡河的俄军陷入孤立,从而为乌军反击创造机会。然而,沃尔察斯克并不位于北顿河的干流旁,而是位于北顿河的一条支流——沃夫恰河两岸。沃夫恰河流经沃尔察斯克后,才汇入北顿河。这意味着,沃尔察斯克的地势明显高于两条河流的交汇点。如果大坝是在沃夫恰河的上游,水势暴涨对沃尔察斯克的战斗将会产生影响,但实际上,别尔哥罗德水库的大坝位于北顿河上,放水产生的水流直接影响的是北顿河沿岸以及两河交汇处,对于更高地势的沃尔察斯克城区并未造成显著影响。
因此,乌军炸坝的水势并没有影响到沃尔察斯克城区的作战局势。至于俄军阵地,的确在靠近北顿河干流的区域受到了一定影响,网上也有相关视频。但更有趣的是,乌军阵地也位于北顿河下游,水势先过俄军阵地,再淹没乌军的阵地。当乌军宣传部嘲笑俄军阵地被水淹时,实际上他们自己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尽管乌军已提前通知阵地防守人员,但由于其阵地处于守势,调整空间相较俄军要小得多,即使有通知,也不能完全避免水势的影响。当然,水势的影响并不算太严重,因为在秋冬季节,水库的蓄水量有限,水位上涨的速度相对较慢,主要影响的是临近河流的阵地。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次炸坝操作对战局的帮助远不如宣传所说的那样,反而在舆论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这一行动甚至起到了反向激励俄军士气的作用。因此,俄军第128摩步旅通过插旗的方式回应乌军:既然你说我被“水淹七军”了,那么就看看谁能最终占领沃尔察斯克的南城区。
实际上,战争中的许多情况,往往难以立刻分辨是宣传还是夸张。我们如果总是盲目跟随宣传,而忽视后续的事实,最终只会被事实教育,判断力也会逐渐提升。如果每次都跟着所谓的“吹牛”走,结果不去核实,最终只能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