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备受市场青睐的高档花卉,蝴蝶兰的需求近年来持续看涨。目前,位于生态科技新城的扬州自在农庄蝴蝶兰基地投入试运营。该基地的落户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更成为当地撬动农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支点。
智能温室的“加减法”:手机种兰,一年两收
走进基地四千多平方米的高档智能温室,眼前一派生机景象。与传统花圃不同,这里的温度、湿度全部由智能化设备自动调控。“所有操作都不需要人去控制,完全可以通过手机设置。”基地销售经理张莹介绍,每个温室都预设了生长所需的温湿度参数,系统达到设定值便会自动关闭。“传统种植一年一般出一茬,我们借助智能模块,一年可以收获两茬。”
弹性用工的“巧心思”:农闲有活干,农忙不冲突
产量提升的同时,精细化的人力配置也让基地的运行更高效。由于日常养护基本实现自动化,基地仅在栽苗、催花、包装等关键环节需要集中用工,这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的岗位。“我们的用工高峰正好与传统农忙错开。”张莹解释道,“比如年宵花销售季前一个月需要二三十人,春秋两季的栽苗期也需要约20人。我们坚持就近招聘,让村民在农闲时也有收入。”
深思熟虑的“落子术”:不选偏远选枢纽
作为扬州地区目前唯一的专业化蝴蝶兰种植基地,其选址并未遵循农业项目常走的“偏远低价”路线,背后体现的是深谋远虑的区位战略。“扬州是江苏的一个重要纽带,南京、镇江等周边城市的客群过来很方便。”张莹表示,生态科技新城本身又是扬州的区域枢纽,特别是未来随着江广快速路的贯通,从江都或主城区西区前来都非常便捷。
除了交通优势,基地更着眼于与当地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未来,这里将打造为集标准化生产、观光体验、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综合空间,可同时容纳150人参观研学。“选址于此,最重要的一点是看中了这里的文旅潜力。”张莹说,这使基地能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升级为“基地直销+体验消费”,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直接面对游客,满足其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记者手记: 在这里,现代农业已告别了孤立的田间生产。当它敢于占据交通枢纽,便跳出了单一的生产维度,成为一个融合教育、旅游与文化的“价值综合体”。乡村振兴,本质上是空间价值的再发现、再创造。这朵小小的蝴蝶兰正以其绽放的姿态,为这幅和美画卷描绘着最坚实的底色。
来源丨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丨郑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