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共办一场中医药盛会,可能只有在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才能看到。
10月16日,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以下简称“药交会”)在有着“中国药都”美誉的樟树盛大开幕。
本届药交会以“传承精华 提质创新”为主题,将专业会展与消费展有机融合,规划设置了全国道地药材、中医诊疗体验、药都新品首发直播等12个特色展区,汇聚了上海创诺、汇仁集团等40余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及千余家医药企业参会,大会规模创新高。同时,大会还集中展示涵盖中药材、中成药、制药装备、大健康产品等近千种全产业链展品。
△10月16日,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在有着“中国药都”美誉的江西樟树岐黄小镇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10月16日,樟树市岐黄小镇会展中心专业展区,参会嘉宾购买展商相关产品。
据介绍,目前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医药企业502家,医药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获评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近些年,樟树市立足中医药传统产业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从“传统加工”向“现代智造”,从“药材集散地”向“好方变好药”升级。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与不断优化的产业政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和从业者前来探寻商机。
作为药交会的配套项目,在中药材专业市场,樟树为全国各地的药材商提供了为期10天的临时展位。
午后的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热闹非凡,各式各样、不同价位的中药材整齐陈列在展台上,空气中弥漫着独特而浓郁的药香,中药采购商与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民众正不断穿行于各个临时摊位之间。
△作为药交会的配套项目,在中药材专业市场,樟树为全国各地的药材商提供了为期10天的临时展位。
某处摊位前,一位自称“土郎中”的药材商正用工具娴熟地处理着手中的药材。此次药交会,这位药材商特地从邻县带来“鸡血藤”“过山龙”“红孩儿”等中药材,希望借助樟树药交会的平台进行售卖。“因为要在这待上十天,我专门用卡车拉了不少药材过来。”他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道。
△某处摊位前,一位自称“土郎中”的药材商正用工具娴熟地处理着手中的药材。
32度左右的中药材交易会场内略显闷热,来自湖南的肖江明却气定神闲地坐在自家黑茶摊位前品茶。首次参加樟树药交会的肖江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合理的摊位费用与当地中药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吸引他前来参展的主要原因。采访间隙,一位来自福建、有着20年中药种植经验的王先生对肖江明的黑茶表现出浓厚兴趣,正考虑转向灵芝茶产业的他火速与肖江明交上了朋友。
△ 中药材专业市场内,市民准备购买天麻等中药材。
无论是大型医药企业,还是各地药材商,他们都在药交会寻找合作的可能,在交易中结识同行。
除了传统药材交易,中医药文化展示也是历届樟树药交会的重头戏。樟帮传统炮制技艺展、中医药膳文化展、中医诊疗体验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接踵上演,为与会客商、市民带来更加丰富的参展体验。
△ 在药都里,商家出售药食同源的面包、甜点等产品。
△药都里药膳展示区里的药膳“八宝荷花酥”。
药膳展示区内,杜仲腰花、黄芪三宝满坛香、石斛蒸三鲜、当归焖羊肉、党参桃胶糕等20余道药膳菜肴色泽诱人,食材与药材的搭配构思巧妙,引得游客纷纷拍照试吃。“这些加入了药材的菜品不仅口感丰富,还非常有养生价值,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大饱口福。”来自河南的张女士称赞道。
其中,樟树国医馆门前举行的中医诊疗体验展吸引了不少来往者驻足。来自全省各中医院的40余位中医专家,为市民游客提供免费、专业的健康诊疗服务。多位名医在现场演示针灸、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疗法。
△ 义诊展区,中医正在为市民讲解诊脉情况。
△ 参展嘉宾体验采用樟树道地药材九龙草的艾灸。
此外,中医诊疗体验展上,不少参展机构带来了与中医相关的数字化诊疗仪器,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中医+现代科技”的便利。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展位上,一台机械臂正缓慢地在体验者背部上方移动。“非常舒服。”现场一位体验者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据介绍,这台仪器将热敏灸与AI技术相结合,并植入了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日新原创的变频得气手法,不仅能提高艾灸的得气效率,还能解决手持施灸人力成本高的问题。
△ 市民体验热敏灸。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樟树会定期组织义诊活动。此次药交会,樟树特地邀请张大宁、丁樱、张小萍等十多位全国知名中医来国医馆义诊,这些名中医在当地基本上都是“一号难求”。
除上述特色活动外,大会期间还推出了药都里夜市、新民夜市等消费场景体验活动,让千年“樟帮”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樟树药交会自1958年举办至今,是全国办会历史最悠久、影响深远的中医药行业盛会,如今已成为樟树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闪亮名片,也是全国中医药界展示中医药文化、促进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届药交会于10月16日至18日举行,在此期间还会举办开幕式、商务会展、学术研讨、药材交易、文化体验等八项活动,打造集产业交流、经贸合作、全民欢庆与城市展示于一体的中医药嘉年华。
△ 中药材专业市场门口雕像。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刘雪云 李士萌
摄影:李士萌
责编:王金臣
编审:张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