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白天,冰城迎来今年下半第一场能“站住”的明显降雪,也是气象意义上的初雪。树木枝头、屋顶和车辆上披上了银装,标志着秋冬转换进入关键期。气象部门表示,此次降雪过程与预报相符,其强度和范围均达到明显降雪标准。
针对15日至17日出现的雨、雨夹雪、雪并存的复杂天气,气象专家解释,这是秋冬之交的典型现象。主要成因是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与尚未完全撤离的南方暖湿气流在我市上空持续“交锋”。由于前期基础温度较高,哈市地面温度多在0℃以上,导致降雪落地后容易融化。而17日因冷空气势力足够强,使得地表温度降至冰点,雪花得以留存,于是便形成了“站住”的积雪。
据市气象台预报,本轮明显的雨雪天气将持续影响至19日。随后,20日至25日气温将迎来短暂且小幅的回升,24日至25日最高气温可升至8℃至10℃。但气象部门强调,秋末冬初气温总体在波动中下行,预计25日后将再现大幅降温。
气象记录显示,今年入秋以来,哈尔滨主城区最低气温已于10月8日、15日及16日夜间三次跌破0℃,在-2℃至0℃之间,去年首次跌破0℃出现在10月15日。专家指出,单日低温的提前出现,主要与近期持续活跃的冷空气有关,但这并不直接代表今冬整体偏冷,气候的“偏冷”或“偏暖”需依据更长时间段的平均气温来科学判断。
随着季节推进,冷空气势力将愈发强劲,当前这种雨雪混杂的天气将被纯粹的降雪所取代。市政部门已启动清雪除冰预案,建议市民密切关注最新天气预报,注意防寒保暖,并防范降雪及道路结冰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
气象小黑板:为何今年初雪来的这么早?
17日白天冰城这场雪为真正气象意义上的“初雪”。根据近30年资料统计,哈尔滨主城区初雪日最早为2006年10月12日,最晚为2004年12月4日,而常年初雪日在11月5日前后。因此今年的初雪属于偏早,但也在正常范围内。
初雪到来的早晚,跟大气环流配置有关。简单说,就是今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近似一种“对峙”状态,这次雨雪天气就是冷暖空气恰好在哈尔滨地区“交锋”造成的。随着冬天的临近,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势力会逐渐加强,这种雨雪天气也将被纯雪取代。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刘宇飞 张少锋 记者:陈悦
“哈报手机记者”:傅强 快乐鱼 马晓彪
凌剑箫风 乐晨 张福顺 巡洋舰 夏威夷
西门剑客 谷子 许朝宁 卖炭翁 包振峰
李波 王贵伟 浪花 许哥 捌加壹
编辑:刘奕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