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以后,我们的日子就像被按下了快进键的陀螺一般,工作永远干不完。我们守着小小的格子间,每天步履匆匆地穿过早高峰的人潮,傍晚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无数次渴望说走就走的旅行,如今成了我遥不可及的奢望!
是啊,生活的琐碎、工作的牵绊,让那些关于远方的梦想,只能悄悄藏在深夜刷到的旅行视频里,即使我满心向往,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我们的脚步不能抵达远方,但我们总要找个办法,让心先去看看世界!
一个午后,我偶然翻到了《美丽的地球2026日历》,当我的指尖触到日历的瞬间,我的心里就像推开了一扇窗,被一束光照亮。
别看它只是一本小小的日历,但它却成了我们与远方与梦想之间最温柔的连接,让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多了一份对世界和未来的期待。
这本由中国国家地理出品、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打磨的日历,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日期载体,不是用来划掉一天天的 “倒计时工具”,而是我的书桌前最贴心的 “世界窗口”,它带着我把遥不可及的远方,变成触手可及的日常期待。
每一张高清大片般的图片都那么精美,而且它还用温柔的文字,悄悄标注出风景里的小细节,把世界的精彩一点点展开在我的面前。
就算到不了远方,我们也能跟着日历出发,打卡每一个心动瞬间。脚步不能抵达的地方,它能代替我们去看世界。
我想起之前没成行的大理之旅,如今,这个小小的缺憾,被这个日历温柔地治愈了。
说到惊喜,日历里的博物馆里的各种文物系列让我眼前一亮,比如这张日历。
图中的文物是黄琉璃脊兽,现收藏于介休博物馆,属于明代文物 。它高31.7厘米,通体金黄,色泽饱满。
在古代,高规格建筑的屋脊上常安放琉璃神兽,这只黄琉璃脊兽学名叫“獬豸” 。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能辨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因而也被称为"直辨兽""触邪" 。
而介休有着高超的琉璃烧造手艺,明代更是当地琉璃烧造的黄金时期,后士庙、城隍庙等著名古代建筑中都留存有许多优秀琉璃作品,沈阳故宫和盛京三陵的琉璃就是由来自山西介休的候氏家族烧造。
此情此景让我对古代工匠的精湛工艺心生赞叹,每一寸金黄琉璃都凝结着古人的巧思与匠心,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叹为观止,我也同时跟着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
更让我动容的是那些 “一眼万年的非遗之美”,比如南京云锦,它还是少见的“双非遗”,既有国家级非遗身份,还入选了人类非遗,分量特别重。
早在2006年的时候,它的“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就被选进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归在“传统技艺”类里,相当于官方直接认可了它是国内丝织工艺里的“硬角色”。
2009年,它又跟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一起,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了全人类都认可的文化宝贝。
它之所以能评选上非遗,缘于它的用料是真讲究,金、银、铜丝还有鸟兽羽毛都往上面用。而且织的时候更费时间,需要两个人在大花楼木织机上配合着来,一步都不能错,而且这手艺本来就是皇家织造的延续,说它是中国织锦技艺的“天花板”一点都不过分。
咱们要是想感受这门手艺,南京云锦博物馆就是最合适的地方,咱们能亲眼看见那些流光溢彩的纹样是怎么织出来的。
更让人惊喜的是,今年它还为我们准备了专属赠品,一张中国国家地理透卡。这张透卡用处可大了,它既能夹在日历里当书签,还能让我们翻到心动的页面时随手做个标记。
我们还能拿着它对着窗外的天空、桌上的绿植拍照,瞬间解锁 “云端打卡” 的趣味仪式感。
透卡上印着的 “2026,人生转场”,更是藏着对 2026 年最温暖的期待,新的一年,愿我们在每一次翻页、每一次打卡里,接住属于自己的好运,悄悄开启人生的新序章,遇见更轻盈、更明媚的日子!
这大概就是这本日历所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瞬间同,那就是,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藏着向世界出发的可能!
就让它陪着我们,一起记录过往的感动,在2026年,我们一起奔赴山海和拥抱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