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治愈有声音,那一定是海浪声——一遍遍,拍打沙滩、礁石,漫上心头,抚平褶皱。这个话题,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广东人最有发言权。广东的海,从不止一种声音。它时而絮絮低语,时而高昂激扬,诉说着千百种故事。
粗粝的指腹擦过网绳,梭子带着线来往穿梭,窸窣声间,拉线、系结、成网。这是海岸线上古朴的韵律,人与海之间用勤劳写下的契约,巧手织出的又一个丰年。
千百年来,张网捕鱼是一种生活方式,亦与人类文明的脚步相伴而行。一张张网,抛向深海,围起“甜甜圈”,现代化海洋牧场“拔海而起”。深海的脉搏越发强劲有力——鱼食投入深水网箱,成千上万条鱼儿跃出水面抢食,溅起朵朵水花。那声音,动听至极。
当渔船满载归来,哪怕是夜半三更,人们仍欣然而至。码头的喧闹声、鱼市的叫卖声,是海洋慷慨馈赠的幸福回响。生猛海鲜,最终化作广东人餐桌上的温暖日常,与跳动在舌尖处的悠长乡愁。
海洋能源,则是大海的另一种馈赠。风机列阵,巨大的叶片划过长空,将带着咸味的风转化为能量澎湃的低频律动,谱出一曲风与电的宏大协奏。从海风的低吟,到潮汐的涨落;从海流的涌动,到海底的炽热,储量巨大的蓝色能源正待开发。
不竭的海风,曾吹动舟楫起航,南越先民成为开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如今,货柜碰撞的铿锵声、大型货船的汽笛声,沿着穿越千年的海丝记忆,游向更深、更广的海。
海,是广东人的老友,相互作伴,彼此倾听。我们听懂潮汐间的古老对话,回应浪尖上的未来召唤。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
文案| 杨楚滢
视频 | 赵翊辰
整理 | 刘慧君、罗钧栋
海报 | 袁春瑜
素材| 小羊拍客@渔家女 @钟意摄影 @海上那点事 @湛江赖赖姐 @中国海员(W)
编辑:王智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