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五十五回提到,年事刚过,凤姐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
本以为过了一月凤姐便能休息好了,哪知凤姐经此竟亏虚下来,一月之后不仅没好,还添了下红之症,整个人面目黄瘦。
凤姐这次小月其实不是小事,后来听平儿提起“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才发现她这属于是早产。六七个月的孩子还掉了,可想而知多伤身体。
一开始凤姐还配合医生用药调理,但是得了下红之症后,凤姐反而讳疾忌医了。到了第七十二回,作者说她恃强羞说病。
当时鸳鸯来看凤姐,问起她的病,平儿说她这病已经一个多月了,沥沥淅淅的没有止住,已经到了支持不住的地步。
鸳鸯忙道:“既这样,怎么不早请大夫来治?”平儿叹道:“我的姐姐,你还不知道她的脾气的。别说请大夫来吃药。我看不过,白问了一声身上觉怎么样,她就动了气,反说我咒她病了。饶这样,天天还是察三访四,自己再不肯看破些且养身子。”
根据平儿说的症状,鸳鸯确认这是“血山崩”,因为鸳鸯的姐姐就是得了此病死了。
这么严重的大病,凤姐不可能不在意,可她为什么却不愿请大夫来看呢?别说吃药调理,平儿问一声她都生气,看样子她是根本就不想任何人知道她的病。
这可是要人命的病,是什么原因让凤姐冒着生命的危险,也不愿请医吃药呢?
所谓生老病死,作为凡人,生病很常见。
贾府中的人,不管是主子还是丫头,也经常有请医问药之事。
贾母,常年有太医到府里随诊。
黛玉,自会吃饭便会吃药,在贾府长期服人参养荣丸调理。
薛宝钗,生下来就有热毒,一直靠吃冷香丸压制着。
秦可卿生病了,一天换几波医生来看,虽然最后治不好,但看医生的事是一点都没耽搁。
以上都是全府皆知的事,不隐瞒也瞒不住。
不说这些特殊的情况,就是丫头们生病了,一般也是积极请大夫来看的。
第十九回,袭人从花家回来,晚上和宝玉歪腻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起来便觉身体发重,头疼目胀,四肢火热。
宝玉忙回了贾母,传医诊视,说道:“不过偶感风寒,吃一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开方去后,令人取药来煎好。刚服下去,命她盖上被渥汗。
袭人一个丫头感冒唤了,马上唤大夫来开药处理。
还有晴雯也是。第五十一回,晴雯夜间起来着凉了,早起又是打喷嚏又是咳嗽。
宝玉怕声张出去王夫人会让她挪出去养病,便悄悄的给她请了太医。后来宝玉嫌弃新来的太医开的药方不合适,又重新请了熟悉的王太医过来看。
作为宝玉身边的丫头,生病了要看大夫很正常,因为不能传染给宝玉。
后面尤二姐怀孕了不舒服,告知贾琏后,贾琏也赶紧请了太医院的胡太医来看。
至于胡太医是个庸医,这个另当别论。
但至少她们生病了没有藏着掖着,都会尽早看医生调理。
唯一一次例外,是袭人吐血后拒绝就医。
那回宝玉因淋雨归来叫门不开,一气之下将开门的袭人踢了一脚,半夜袭人疼痛且吐血了。
宝玉当时便要请太医来看,但袭人不愿惊动众人,只让第二天悄悄拿点药服用了事。
这是因为袭人有错在先,她怕这一看病会引来贾母王夫人的追问,到时自己脱不了关系。
所以她拒绝看医生,是有迫不得已的理由。
袭人吐血,不敢惊动众人,宁愿自己忍着。
王熙凤拒绝看病,同样也是迫不得已。否则以王熙凤这样重要的身份,生病了怎么不请医?
鸳鸯说了,王熙凤这病叫做“血山崩”,是一种妇科疾病甚至是恶疾。在当时的条件下,得了这病基本就没治了。
若单单只是小产,经过调理好了以后怀孕不成问题。可凤姐是小产了“一个六七个月大的一个哥儿”,估计宫内尚有残留物没排干净,所以后面一直流血。
得了这病,预示着凤姐:一,不能生育了;二,不能管家了。
无论哪个结果对凤姐来说都是不能承受的后果。
生个儿子是凤姐最大的心愿,管家则是她最不能放手的执念。
可是现在别说再怀孕生子,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这病无疑等于宣告了她的死期。从此,她于小家庭于大家族都没了指望。
所以凤姐必须要隐瞒着她的病,她不肯看医生,甚至不让人说起。
要知道,凤姐只是暂时生不出儿子,贾蓉贾珍就已然开始撮弄贾琏偷娶尤二姐。
(贾蓉)叔叔只说婶子总不生育,原是为子嗣起见,所以私自在外面作成此事。就是婶子,见生米做成熟饭,也只得罢了。再求一求老太太,没有不完的事。
你看,只要是为了子嗣,哪怕是生米做成熟饭,老太太也不会过于责怪。
(贾蓉)又趁便将路上贾琏要娶尤二姐做二房之意说了。又说如何在外面置房子住,不使凤姐知道,此时总不过为的是子嗣艰难起见......贾珍想了想,笑道:“其实倒也罢了。”
贾琏更是说过多次,只等凤姐一死,就接尤二姐进去做正室。
生不出儿子就是最大的罪过,每个人都可以拿这个作为借口来戳凤姐一刀。
后来,凤姐领了尤二姐进府,贾母见了也没有觉得不妥:
“更是个齐全孩子,我看比你俊些。”“这有什么不是。既你这样贤良,很好。只是一年后方可圆得房。”
众人还没得知凤姐的病,已经是这个态度。
若然她的病情一曝光,估计整个贾府的人都直接将王熙凤当死人了吧。
贾琏更是巴不得她早死,夫妻情分到了这个份上,也实在是悲凉。
精明如王熙凤,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不是讳疾忌医,她只是看透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她的病只能拖着,能拖一日是一日,能瞒一日是一日。
有人认为,王熙凤是顾忌太多反害了自己。
如果她积极配合大夫调理,说不定这病能治好。
其实在当时那个社会,这个病确实不好治。因为以前没有手术这个方式。
放到现在的医学条件中,可能不算重病。或许只要清宫将小产留下的残存物质清理出来,再慢慢服药调理就好了。
也有人说,王熙凤低估了贾琏,贾琏不至于见死不救。
比如金瓶梅中的李瓶儿也得了这个病,西门庆知道后不但为她请医问诊,甚至还更爱她。
李瓶儿不一样。
李瓶儿给西门庆生了儿子。而且她得病之时,和西门庆的感情还处于正浓期,西门庆对李瓶儿,就像初期贾琏对尤二姐一样。
而王熙凤,到她得这病的时候,和贾琏的夫妻感情早已淡了。或者应该说贾琏对她已没有感情了,一个连同房都不能了的妻子,贾琏看得马棚风一般了。
王熙凤在府里又得罪了不少人,只有老太太还能体谅她一下,偶尔护着她;王夫人平时没事还好,关键时刻也只会踢她出去当枪使;她的婆婆邢夫人更是一向看她不顺眼。
王熙凤得势时有多风光,失势时就有多难。
再者李瓶儿有钱,西门庆又是商人,不在乎什么名声。
可是凤姐上面不仅有公婆,还有一堆的长辈,事情摆出来时,她是一点主都做不了。
所以她这病张扬出去,对治疗无济于事,还会加大对她的打击。
王熙凤一生要强。她是一个妻子也是一个管家,她在生活中要强,在工作上也是拼命三娘。
她从嫁进贾府就没示弱过,她将男人、权力与地位就牢牢的抓在手里。
她是病了,但如果因为治病,她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失去一切,她宁愿不看不治。
她不看大夫,煎熬的是她自己,但至少外人不明真相,她可以强装没事撑着。抄检大观园时她就是强撑了一路。
她不能倒下,也不能看医生。看医生只会更早宣判她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