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因入朝觐见的地方官较多,便问心腹权宦汪直:“这批朝觐官中谁最清廉?”汪直执掌西厂,顺昌逆亡,权焰熏天。他得知浙江按察使杨继宗进京等待觐见后,放低身段主动请求见面。杨继宗却丝毫不给面子,一口回绝。汪直倒也算条汉子,并未打算报复,反而在明宪宗询问时,对杨继宗赞不绝口:“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宦官张敏因其兄长与杨继宗有矛盾,时常为兄长站台,有事无事便在明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明宪宗起初不在意,听多了才问:“你天天骂骂咧咧的人,莫非就是‘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张敏惶恐不已,急忙写信告诉哥哥:“好好对待杨继宗,‘上已知其人矣!’”
杨继宗究竟有多清廉?
(一)积德刑部
杨继宗考中进士后,“授刑部主事。”他巡视监狱时,发现因卫生与饮食条件太差,导致许多囚犯死于瘟疫。杨继宗亲自为监狱制定食谱,安排囚犯每隔三日沐浴消毒。他采取的措施立竿见影,“全活甚众。”
杨继宗“善辨疑狱”。他在签收河间府一桩盗贼案时,敏锐发现此案漏洞百出。他全力追查,使案件水落石出。
原来,河间府百姓张文与郭礼奉知府命令,押送一名刚被捕获的惯犯至京师。因缺乏专业素质,致使惯犯中途脱逃。张文深明大义,与郭礼商议:“我二人已犯下死罪。好在我是单身汉,无牵无挂。您母亲年迈多病,您又无兄弟。要死就死我一人吧!您把我当强盗押送京城,以保全您母子性命!”郭礼“泣谢,从之。”
张文披枷带锁被押至刑部,杨继宗在接收时明察秋毫,问明实情后,将二人无罪释放,未追究责任。
(二)造福嘉兴
杨继宗被擢升为嘉兴知府后,仅“以一仆自随”,官署与书斋朴实无华。他关心百姓疾苦,“时时集父老问疾苦”,采取各种方法为他们办实事。他大力提倡兴办社学,规定:“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在他切实努力下,嘉兴呈现出一片“师儒竞劝,文教大兴”新气象。
御史孔儒奉诏清理军籍,自恃手握尚方剑为所欲为,将一些老者鞭挞致死。杨继宗忍无可忍发布告示:“被御史杖责致死者的家人,可到府衙登记死者姓名。”孔儒闻讯气急败坏,约杨继宗面谈。杨继宗登门拜访,寒暄后义正词严道:“治理地方必须合乎规定!在此地,您只管‘剔奸弊,劝惩官吏’即可。像挨家挨户稽查考核这类事,本就是当地官府之事,并非御史的职责!”
孔儒理屈词穷,内心恨死杨继宗。回京前,他突然袭击闯入嘉兴府署,不由分说打开杨继宗的箱筐察看,仅“敝衣数袭而已。”孔儒尴尬得无言以对,“惭而去。”
嘉兴富民张某因侵盗官绢,被杨继宗逮捕入狱。张某家人四处活动,企图买通御史将张某无罪开释。御史巡视至嘉兴府衙,特意过问张某一案,故意为他开脱:“杨大人,此案并无失主,为何关押此人?”杨继宗回答:“朝廷即失主!”御史再问:“那没有原告?”杨继宗道:“我杨知府便是原告。”御史瞠目结舌,悻悻而去。
宦官到地方出差,总会千方百计勒索地方官府钱财。杨继宗定下规矩,只能以当地特产菱芡及历书送给出差宦官。有个宦官直截了当索要钱财,杨继宗满口答应,当即发出正式文书,令人到府库领取金银回府衙,对宦官拱手道:“钱来了,请您留个收据!”宦官目瞪口呆,“咋舌不敢受。”
杨继宗“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由此成为贪腐的克星。他不仅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自己处事同样依礼而行。他担任嘉兴知府期间,谒见上司或入朝拜见吏部官员时,“必衣绣服。”好友劝他不必如此认真,他微笑回答:“这是朝廷法定官服,若这些场合都不穿,要它何用?”
(三)按察各地
杨继宗升任浙江按察使后,发现看管仓库的十余名官吏因粮库数量与账目不符而被捕入狱,上司逼迫他们卖子女来偿还。杨继宗深为同情,想要宽恕他们却又没有理由。
一天,属下给他送来月俸。因宋朝实行“半钱半谷”制,杨继宗的月俸里粮食占了一半。杨继宗突发奇想,令属下称量。称量结果是,月俸里的粮食远超出应得数量。杨继宗检查其他官员,粮食同样远超数量。他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仓吏缺粮之由”,立即准备将实情上报朝廷。
当地官员见真相败露,吓得魂飞魄散,请求杨继宗笔下留情。他们知错改错,全部捐出月俸作为偿还。杨继宗并未赶尽杀绝,在监督粮食入库账目抹平后,将十余名仓官释放。
杨继宗正在浙江巡视,突闻母亲去世噩耗。他悲痛欲绝,立即在驿亭停下,令人将府衙内的器物登记造册,交给相关机构验收。处理完公事后,他“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汪直当初曾想拜访杨继宗遭拒,反而更加仰慕其为人。得知杨继宗居家守孝,汪直“直趋至坟所”吊唁。杨继宗只得还礼,汪直不怀好意捋捋杨继宗胡子道:“想不到闻名遐迩的杨继宗,相貌竟然如此丑陋!”杨继宗反唇相讥:“我杨继宗虽相貌丑陋,但不敢损害父母赐予的身体(暗讽汪直是太监)!”汪直自取其辱,“不复敢言。”《明史》盛赞:当时汪直“威震海内,不屈者,(杨继宗)公一人耳!”
守孝期满,杨继宗奉命巡抚顺天府。顺天府临近京城,一些权贵倚权仗势巧取豪夺当地庄田。杨继宗在巡视中发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由此得罪不少权贵。
他积极响应上书言事诏令,直言不讳弹劾宦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并恳请朝廷召回出外镇守的宦官,“益为权贵所嫉。”政敌疯狂反扑,权贵趁机诋毁中伤,杨继宗被降为云南副使,沉沦多年。
宋孝宗即位后,杨继宗升任湖广按察使。下车伊始,他令手下提来一百桶水,将大厅冲洗得干干净净,才入座办公,口中自言自语:“我这是要把之前的污秽冲洗干净!”
不久,杨继宗重返云南巡视。云南三司很多人曾是他当年的同僚,闻讯齐来拜访,“相见欢然。”杨继宗与他们揖别时,意味深长道:“日后我将公事公办,如果得罪某几位老朋友,恳请见谅!”随后,他不留丝毫情面,弹劾罢免了八名不称职的云南官员。
杨继宗独具慧眼,有伯乐之才。他曾监考乡试,在一堆答卷中慧眼识珠发现两份璞玉。他喜出望外,郑重其事穿上朝服,面向京都跪拜报喜:“这两名考生绝对会成为天下魁首!我发自肺腑祝贺朝廷得到人才!” 考官们拆卷后,两名考生分别是王华、李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两人“后果相继为状元。”
杨继宗“廉介峭直,人莫敢犯。”他不论担任京官还是地方官,总是奉行方便民众原则,因此“所至有声。”虽然他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显得过激,但其气节高尚,大公无私,值得后人景仰。他为何被汪直誉为天下惟一不爱钱的清官?因为,有比钱更重要的观念充实着他的理想世界,那便是用权力服务百姓的理想和信念。事实上,天下人心底,都会珍藏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如信仰、操守、骨肉情、爱情等等......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百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