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火灾90.8万起。其中,居住场所火灾30.9万起。
火灾不认“幸运儿”,安全只认消防“明白人”。日前,记者来到昆明市西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海口特勤站的真烟真火训练基地,走进“火海”,跟消防员学习科学逃生。
图为消防员进行真烟真火训练。西山区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我身后的两层集装箱,就是真烟真火训练设施。一会儿我们穿上消防服,进去体验真实的火场状况。”在海口特勤站副站长唐锦程的指导下,记者换上消防服、戴上面罩,背上空气呼吸器,走进集装箱。
图为记者走进真烟真火训练设施,此时火已经点燃。
集装箱外的燃烧室,木板被点燃,烟气通过连接窗口快速涌入一层室内。现场模拟的情况是一层逃生出口被充电自燃的电瓶车堵塞,记者作为被困人员,被烟气逼退到二楼。
烟雾快速扩散,二楼的烟雾比一楼更浓。“烟气会向上升腾,所以在火灾初期烟雾不浓的时候,要用湿毛巾折叠多层捂住口鼻,弯下腰,采取低姿及时逃生。建议室内常备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过滤烟雾的效果更好。”唐锦程说。
仅仅2分钟后,室内就被烟雾笼罩。如果不是消防头盔上的强光手电,室内能见度几乎为零。
图为室内烟雾弥漫,能见度几乎为零。
“浓烟比火焰更加致命!这种烟气,吸上两口就会不省人事。”唐锦程介绍,大部分火灾遇难者并非被火烧死,而是吸入有毒烟气导致窒息死亡。
烟雾越来越浓,即使有强光手电,也“伸手不见五指”。与此同时,室内的温度也越来越高,闷热难耐。唐锦程打开二楼的窗户,放下救生软梯,带着记者逃出“火海”。
“这种救生软梯,关键时刻可以救命。尤其是针对‘下店上宅’的建筑,此类建筑火灾风险高,若发生火灾,逃生通道被堵,配备救生软梯,能解决逃生无门的困境。”唐锦程说。
图为消防员释放逃生软梯。
被困火场,应该怎样科学逃生?消防员传授“小火快灭,大火快跑,浓烟躲避,及时报警”十六字诀。
首先,发现火情应立刻拨打119报警。初起火时,能扑灭则尽快灭火,火势失控需迅速逃生。
其次,逃生前冷静判断所处环境是否适宜逃生,以有无烟为参考。通道有烟返回室内,通道无烟快速逃离。
若火在楼上烧,危险相对较小,不乘电梯走楼梯,尽早逃离现场;火在隔壁烧,先开个门缝查看,浓烟弥漫则关门回室内,烟稀就迅速下楼;大火在身边烧,能跑迅速跑,跑不掉就找无烟房间等待救援;火在楼下烧,楼道无烟赶紧跑。浓烟进入楼道,回家关门更安全,切勿擅自穿越浓烟区。
图为消防员进行真烟真火训练。西山区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记 者:叶传增
策 划:叶传增 蔡树菁
摄 制:庄志斌 关晶晶
统 筹:朱思雄
鸣 谢: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 西山区消防救援大队
出 品: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作者:叶传增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