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刘邦和朱元璋有个类似之处:那就是都是出自民间,通过农民起义建立新王朝。但是,两者在成为皇帝以后,对于起义军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刘邦做皇帝以后,命人常年祭祀陈胜。并且将祭祀陈胜形成为一种制度。直到西汉灭亡以后,官方对陈胜祭祀才停止。而明朝朱元璋做皇帝以后,明朝却把白莲教起义军称之为贼。那么,为什么刘邦和朱元璋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一切,在于双方遭遇的背景不同,时代也不同。
1、刘邦的情况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暴秦。虽然秦始皇统一天下,但是秦的统治十分残暴。所以秦始皇死后没多久,全国性的反秦起义就爆发了。刘邦就是众多反秦义军的一支。而刘邦在楚汉战争,自己取得胜利以后,在诸侯的拥立下,成为新的天子——而上一个因为拥立而成为天子的人,是周武王,周武王距离刘邦的时候,快九百年了。
因为刘邦是被诸侯拥立而来的,而拥立的原因也是因为反秦功劳最大,所以才成为天子。所以,反对秦的暴政而坐拥天下,成为西汉朝廷合法性的来源。陈胜作为第一个反秦的起义军领袖,所以自然会被刘邦推崇。这也有点饮水思源的问题。
当然,西汉朝廷对于秦的灭亡,其理论建构也是这样的:那就是天子需要有德行匹配,秦朝残暴,而刘邦德行很好,所以汉取代秦,是非常合理的。
假设刘邦否定陈胜,把秦末群雄叫做贼,那也等于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汉的合法性,必然引起动乱。
当然,西汉的理论建构后来还是出现了问题:比如西汉后期,王莽也利用西汉阶级矛盾严重,而王莽又是圣人人设的缘故,不断制造声势,声称汉朝既然依靠德行建立,那现在汉朝皇帝不胜任皇帝的能力,所以应该让给有德者,所以王莽圣人该做皇帝。
就这样,在王莽的一番操作下,西汉没了,新莽王朝开张了。
2、朱元璋的情况
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应该如何做皇帝的历史经验,朱元璋积累的无疑要比刘邦厚度更大。
对于朱元璋来说,明朝想要维持长治久安,就得在思想上控制老百姓,让老百姓没有造反的想法,同时,还得让老百姓意识到,任何时代造反,都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朱元璋坐稳天下以后,对明朝的建构话术是这样的:那就是元朝的元顺帝治国无能,导致红巾军(白莲教起义军)做大,最终导致元朝名存实亡。而自己夺取天下,不是从元朝皇帝手里拿来的,而是从红巾军手里抢来的。所以朱元璋不承认自己造反,也坚决不鼓励造反。
所以在明朝的官方宣传里,红巾军都是乱臣贼子,非但不能被讴歌,反倒会成为咒骂的对象。
同时,朱元璋夺取天下和刘邦不同:刘邦是诸侯拥立的程序做的皇帝,而朱元璋是建立在击破红巾军和元朝残余势力的基础上。所以,这也导致了两者的话术建构是截然不同的。刘邦不能否定反秦战争的正义性,更不具备把秦末群雄说成贼的操作空间,而朱元璋则不能肯定反元起义的合理性。同时朱元璋也没必要肯定元末群雄的合法性。否则很可能导致天下人也有样学样,在遭到压迫以后,学朱元璋起来造反。
不过,尽管朱元璋盘算的很精妙,但随着明朝中后期出现“增墒现象”以后,明朝的行政机器开始腐化、失灵,最终,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其实李自成和张献忠也不过是后起之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