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多少存款,才可以财富自由?
很多人会告诉你,一百万都不够,起码要一千万。
但作为普通人,能够存到二三十万,就已经够努力了。很多人,到四五十岁,还没有存款。
月收入五千来计算,你除了正常开销,还剩下两千,都不错了。多少个两千,是三十万呢?想一下就明白了。
不要被网络上的一些鸡汤忽悠了,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好余生,才是理智的。
以下“保富法则”,你学懂了,生活更幸福。
保富的前提是“健康”。
有一个公式:100-1=0。
从数学来看,公式是错的。
我们把“1”当成是健康,100当成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会发现,没有了健康,一切归零。
我的一个表弟,三十多岁,就“三高”严重,无法工作。还要妻子攒钱养家,承担医药费。
表弟和妻子的争吵,也从此开始。这日子,真没法过了。
最让大家生气的是,表弟的陋习不改,抽烟喝酒,狐朋狗友聚会。几乎所有的亲戚,都对他骂过几回。
为什么不健康的人,还有陋习?有一个名词叫“上瘾”。一些上瘾的行为,本是伤害身体的,但就是停不下来。
如果你要财富不流失,就要反思自己,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并且马上逼着自己改正。
不仅仅是要注重身体锻炼,更要注重习惯的改变。
熬夜看短剧,刷手机;抽烟喝酒,用身体换钱等等,都要改变。改变的最好方式,是“一颗钉子,挤掉一颗钉子”。
好习惯养成了,坏习惯就被挤掉了。
比方说,每天一大早会去跑步,那么睡懒觉的习惯就不见了。
保富的范围是“全家”。
有一个“木桶效应”。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最短的木板决定的。
你有存款几十万,其本质是“你和家人一起有几十万”。财富,是共同财产。
有很多男人,辛辛苦苦赚钱,月收入过万。但也没有几个存款。他的妻子,一个月消费就八九千。
很多夫妻,月收入八九千,但是他们的孩子,败家。
在小说《活着》中,徐老爷劳累了几十年,修建了大房子,也有存款,土地。可是儿子福贵去赌,几个月的功夫,一家人就变穷了。
气得徐老爷当场就晕倒。家庭灾祸不断。
赚钱,必须是“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而保富,也是一样的。
我很熟悉的一个本地作家,在一家小公司打工,收入不高。后来辞职,专门写小说。
小说市场也不好混,作家的收入也很少。
当作家五十岁的时候,儿子找了对象,要彩礼。这时候,他就着急了。
关键时候,妻子拿出了二十万。
原来,妻子当家,什么都省;妻子还把孩子教育成节俭的人,孩子读书也没有上辅导班,都是自己慢慢看书,悟透。
一家人在一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房子里,翻修过一次,也没有谁提出要大房子。
儿子和对象结婚后,都去了广东打工。这一家人,何愁不富呢?
一个人的收入很少,我们不担心,只要一家人都有收入,就是聚米成山。
一家人都节俭,那就更不要担心了,钱在谁的手里,都放心,都是家庭财富。
保富的根本是“低欲”。
这几年,有很多新词语出现。
“报复性购买、报复性旅游......”你应该看过吧。
对于周围的人怎么花钱,我们不多评价。但是不要盲目跟风。
作为存款不多的人,还是量力而行。消费会带来快乐,也会提升生活质量,但也会让心慌。
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存款全部没有了,而未来能够赚多少钱,都不确定。你不慌张吗?
因此,聪明的人都会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不是做铁公鸡,而是在花钱的时候,除了看物品的价格,更要看“花钱的价值”。
价格很高的东西,不一定对你有价值。比方说,跑步机,你家没有地方摆放,也习惯去公园奔跑。那不买也是对的。
买东西之前,缓一缓。过几分钟,你的主意就可能会改变了。
老一辈的人说:“有钱慢慢花。”总要学会过细水长流的生活,而不是贪图一时的享乐。
《淮南子》里说:“鱼为诱饵吞钩,人为贪婪落网”。
当一个人欲望特别大的时候,有了几十万存款,就会“飘”——一定要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事情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那就多半是亏损。比方说,加盟,投资,技术性的店铺。从未涉及这些领域,你就看到人家多赚钱的事实,你这一开始,不自量力。
在消费越来越便捷的今天,我们需要把消费变成不那么方便,设置“价值衡量”的门槛。
当我们老了,有两种结局:人走了,钱还在;人还在,钱没了。
是哪一种好一点,相信大部分的人,会选择第一种。
当然还有第三种答案:人走了,钱刚好花完。答案很好,但是不现实。
保护自己的钱,不代表抠抠搜搜过日子,而是生活用上长期思维,上帝思维。
把人生、家庭当成一个整体,全面考虑,你就心中有数了。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