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3日,张国焘,这位我党早期的领导人,在名义上以拜祭黄帝陵为借口,悄悄地离开了延安。不久之后,张国焘加入了戴笠的特务组织,从此走上了背叛的道路。当周恩来将张国焘背叛党组织的消息告知毛泽东时,毛泽东仅仅说了一句:“张国焘背叛党,是可以预料的。” 张国焘因选择了错误的道路,晚年生活十分凄凉,1979年孤独地死于加拿大的一家养老院。
张国焘去世后,他留下了一本回忆录。书中,他依然没有悔改,继续贬低我党不少领导人,但他对两个人却保持了极高的敬意。
一、张国焘一错再错
1916年,张国焘考入北大,在北大学习期间,他迅速成为学生中的风云人物。张国焘与我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关系密切,常常一起讨论时事政治。而且,他与毛泽东的相识,也是由李大钊介绍的。可以说,张国焘能够成为红军核心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影响功不可没。
1932年,张国焘成为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之所以最终背叛党,与他个人权力欲和野心过大有着密切关系。
当张国焘得到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指挥权后,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借着肃反运动清洗了不少不听从他指挥的红军将领。仅师级指挥官就超过了50人,其中包括红军名将许继慎。
1935年,红军两大主力成功会师四川,然而张国焘并没有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行事,反而心生了另立山头的想法。当毛泽东制定了北上陕北的战略决策时,张国焘为了个人的权力,带领部队南下。他甚至曾打算武力阻止中央红军北上,如果不是徐向前坚决反对,红军内部很可能爆发内战。
南下失败后,加上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徐向前等人的坚定支持,张国焘最终同意红四方面军北上。
1937年,延安对张国焘进行了批评,尽管他曾犯过许多错误,但毛泽东领导的党中央还是宽容地保留了他作为陕甘宁边区领导人的职务。
然而,1938年4月,张国焘公开背叛了党组织。从此直到新中国成立,张国焘始终坚持与党对立。1948年6月,他甚至创办了诋毁我党的杂志《创进》。
二、战略家蔡申熙
在张国焘的回忆录中,尽管他多次抨击我党,他却对两个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其中一位就是红四方面军的早期领导人蔡申熙。张国焘在回忆录中写道:“蔡申熙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虽然他的军事指挥不如徐向前,但在战略决策上,他是红军的天才将领。”
蔡申熙是黄埔军校一期的优秀生。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屡立战功,升任20军团长。
1931年,蔡申熙总结作战经验,创立了“围点打援”、“坑道作战”和“运动战”等一系列经典战法,这些战术帮助红军在反围剿战役中屡战屡胜,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法宝。
1932年,蔡申熙带领红25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较量,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7月,在张国焘的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在军事上出现了失误,损失惨重。战役开始前,蔡申熙曾对张国焘进行过严肃提醒:“国焘同志,千万不要被过去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国民党重兵压力下,我们必须提前留出退路。”
但张国焘却轻视了敌人的威胁,表示相信红军战士的英勇。
10月,蔡申熙因伤重去世,年仅26岁。蔡申熙在弥留之际对妻子曾广澜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坚决跟党走。”
徐向前曾是蔡申熙的亲密战友,对蔡申熙的军事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蔡申熙是一个杰出的指挥官。在战略上,他具有非凡的智慧,在战斗中,他既英勇又睿智,是我党忠诚的战士。”
三、战神徐向前
在张国焘的回忆录中,他也对徐向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写道:“徐向前在军事指挥上是非常出色的。”
红四方面军无疑是红军中的精锐部队,张国焘能够率领这支军队屡次获胜,离不开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即使在肃反运动中,红军内许多将领都被清洗,唯有徐向前没有受到波及,因为只有徐向前能够帮助张国焘打胜仗,张国焘才得以继续掌控红四方面军的指挥权。
1935年,当张国焘因错误的军事决策让红四方面军陷入困境时,徐向前一次次力挽狂澜,帮助部队保留了兵力成功北上陕北。
尤其是在嘉陵江战役中,徐向前的指挥才能让张国焘深感钦佩。
张国焘晚年虽然走上了背叛的道路,但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始终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张国焘的人生充满了自私和野心,最终走向了不归路。他的回忆录虽然不完全客观,充满了情绪化的发泄,但他对蔡申熙和徐向前的高度评价,历史上是公认的。这两位将领,无疑是我党杰出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