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宣判了主犯钱志敏的刑期,11年8个月。而她的助手温俭,早已在2024年3月因洗钱罪名成立,被判处6年8个月监禁。
钱志敏(图源网络,侵删)
助手温俭,百度百科(图源网络,侵删)
回到2017年,温俭还住在一个中餐馆楼下的地下室里,离了婚,独自带着儿子,在餐馆打工。那年秋天,她应聘了一份工作,给一位神秘的中国女商人当管家。
之后的生活,像是一场梦。她从地下室搬了出来,住进了伦敦高端社区汉普斯特德月租上万英镑的豪宅,儿子也转入了贵族学校。她的工作,就是陪着这位神秘的女主人,在全球各地挥霍。在苏黎世买珠宝,一次性花费12万英镑购入两块名牌手表,在哈罗德百货一掷千金,试图用比特币购买伦敦核心区价值2350万英镑的超级豪宅。
(图源网络,侵删)
这位女主人,就是钱志敏。
而这一切奢华的来源,是她一手主导的天津蓝天格锐特大非法集资案——用“人工智能+比特币挖矿+高收益理财”为噱头,卷走了国内近13万名投资者约430亿元资金,将其中6.1万枚比特币转移至海外加密货币钱包,再化名“张雅迪”持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经缅甸等多国辗转逃到伦敦。
温俭说,她对这一切并不知情。她只知道她的女主人很有钱,在和一个她惹不起的“坏人”做生意,所以从不以真面目示人,行动极为缜密低调。
直到2018年底,那笔用来买豪宅的巨额比特币引发房产律师警觉。律师发现其资金来源不明、身份信息疑点重重,随即向英国警方举报,这场持续7年的美梦,终于醒了。
这是一个关于财富如何瞬间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故事。但真正让人感到恍惚的是,它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一个截然不同,却又惊人相似的人——山姆・班克曼-弗里德,圈内人常称他SBF。
如果说钱志敏用的是最原始、最直接的“金钱魔术”,让一个普通的女工为其目眩神迷。
那么SBF用的,则是一种更高级、更迷惑人的“智力魔术”。他迷惑的,是全世界最聪明的那群人。
国王的牌桌
SBF和钱志敏,几乎是所有维度的反面。
他不神秘,他几乎是当时全世界最知名的加密人物,是《福布斯》的封面常客。他不谈“富贵”,他谈的是“有效利他主义”,说自己赚钱不是为了买游艇,而是为了拯救世界。
他不戴面纱,他甚至不修边幅,常年穿着短裤和旧T恤,顶着一头乱发,在巴哈马的海景公寓里,一边玩着游戏,一边调动着上百亿美元的资金。
他创立的FTX,是当时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估值一度超过320亿美元。全世界最聪明的投资人,红杉资本,把他捧为“下一个巴菲特”。
你看,一个像混迹于市井的“女王”,一个像翱翔于云端的“国王”。
但结果呢?
FTX在一周之内,灰飞烟灭。SBF从神坛跌落,如今身陷囹圄。人们最后发现,他挪用了客户超过80亿美元的资产。
与钱志敏的案子不同,SBF的案件,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争论:他究竟是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子,还是一个在理想主义道路上玩脱了的天才?
迈克尔・刘易斯,就是那个写《大空头》的作者,在他那本叫《走向无限》的书里,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刘易斯在FTX崩盘前的数月里,与SBF近距离相伴,几乎形影不离。他记录下了这个“天才”惊人的思考方式,和他那个外人看来混乱不堪,但在他们自己逻辑里却无比自洽的“世界”。
SBF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被量化,包括道德。他用一种叫做“预期价值”的算法来做所有决定。简单说,就是一件事如果有很小的概率能带来极大的回报,那就值得去做,哪怕它失败的概率很大。
这种思维,让他创造了奇迹,也最终让他走向了毁灭。
两种骗局,同一个剧本
首先,他们都讲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
钱志敏的故事,是“快速致富”,简单直接。SBF的故事,是“追随一个天才,顺便拯救世界”,更高级,也更有迷惑性。
人是一种需要故事的动物。一个好故事,尤其是一个包裹着高尚理想的故事,会关闭我们大脑里的警报系统。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对这个“人”的信任,转移到对他所做的“事”的信任上。
我们会想:“这么高尚的人,怎么会骗我呢?”
当这种想法产生时,我们其实就已经放弃了独立判断。
其次,他们都创造了一个“黑匣子”。
钱志敏的公司,资金如何流转,外界看不清楚。SBF的FTX和他自己的交易公司Alameda,关系更是个谜。直到崩盘,人们才发现,客户存在FTX的钱,就像流进了SBF的私人水库,可以随时被抽调去给Alameda填窟窿。
这两个帝国的共同点,就是极度的不透明。
他们会用各种我们听不懂的术语,比如钱志敏的“比特币挖矿理财”,SBF的“去中心化金融”,来构建一个认知壁垒。他们似乎在说:“这个东西很复杂,你不用懂,你只要相信它能让你赚钱就行了。”
这句话,其实非常危险。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如果不能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向一个普通人解释清楚它的盈利逻辑,那它大概率就有问题。
最后,他们都选择了一个“法外之地”。
钱志敏在中国行骗,但把资产转移到了监管相对宽松的英国,甚至妄图通过投资东欧微型“国家”利伯兰获取外交豁免权。SBF则直接把他的帝国,建立在了巴哈马。
他们都在自己的故事里,或明或暗地传递一种思想:旧的规则已经过时,我们正在创造新的规则。
这种“颠覆者”的姿态,非常有吸引力。
但这种所谓的“自由”,从来不是我们普通人的自由。它是那些巨头们,可以肆意妄为、无限试探人性底线的自由。在一个没有强力监管的“天堂”里,巨鳄可以吃掉鲨鱼,鲨鱼可以吃掉小鱼,而我们,就是那些连小鱼都算不上的浮游生物。
尾声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钱志敏和SBF的故事,虽然一个看起来像黑帮片,一个看起来像科幻片,但他们的内核,几乎一模一样。
都是利用一个美好的故事,在一个不透明的黑匣子里,借助监管的缺失,将普通人的财富,转化为自己的帝国。
钱志敏的故事,是一个粗糙的范本,我们今天回头看,觉得漏洞百出。
但SBF的故事,却是一个极其精密的“升级版”。他几乎骗过了全世界。
想要理解这个“升级版”的骗局,是如何运作的,或许没有比迈克尔・刘易斯的《走向无限》更好的选择了。
这本书不是事后的分析和总结。它几乎是一本“现场实录”。你能看到SBF是如何思考的,他是如何说服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把钱给他的,他那个混乱不堪的巴哈马总部里,到底在发生什么。
读完它,你可能不会学会任何具体的投资技巧。
但你会得到一种更宝贵的东西——一种对人性的直觉,一种对“完美故事”的警惕。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人性的剧本,好像翻来覆去就那么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