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会以427票赞成、仅1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爱泼斯坦档案透明法案》,参议院随后也一致批准,最终只待特朗普签字便可生效。此法案要求司法部公开爱泼斯坦案件中的非机密材料,包括涉及的政府官员姓名。这一法案的通过,背后有着特朗普从最初坚决反对到最终全力支持的戏剧性转变。而这一转折的关键,正是11月12日众议院监督委员会披露的2万多封与爱泼斯坦相关的邮件。
其中,编号为030719的邮件引发了美国网络的强烈反响。2018年3月,爱泼斯坦的弟弟在邮件中询问他,特朗普现在在做什么?爱泼斯坦的回复是,班农和我在一起。随后,弟弟继续追问,问问他(班农),普京是否有特朗普给‘Bubba’的不雅照。这里的Bubba是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绰号,这一对话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相关的表情包和模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尽管爱泼斯坦的弟弟急忙否认Bubba指的是克林顿,声称那只是兄弟间的幽默,并表示Bubba是指某个私人朋友,但他拒绝提供更多信息,这反而让争议愈演愈烈。 此外,邮件中还曝光了更多惊人的内容。爱泼斯坦曾在2018年12月的短信中批评特朗普肮脏的商业行为,甚至表示只有我才能扳倒特朗普。根据ABC的报道,邮件中提到,爱泼斯坦曾说特朗普知道这些女孩的事,并要求麦克斯韦停止相关行为。更令人关注的是,2016年BBC报道中曾提到,特朗普与克林顿在2000年曾有过亲密合照,这也证实了他们早年在爱泼斯坦的社交圈中关系密切,为绯闻的扩散提供了更多背景。 面对如潮的负面舆论,特朗普的应对策略充满了政治计算。11月14日,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文,回避了自己在邮件中的争议内容,而是要求司法部调查克林顿、拉里·萨默斯等民主党人士及相关机构,称民主党人利用爱泼斯坦骗局转移公众对政府停摆等问题的关注。白宫副新闻秘书也对此回应,表示这些邮件并不能证明什么,试图将舆论引向对民主党不利的方向。 然而,到了11月16日,特朗普的态度发生了急剧转变,他开始呼吁众议院共和党人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档案,并表示我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这一立场的变化并非偶然。其核心原因有三个:第一,关于他本人的争议内容已经全面曝光,包括邮件中的不雅照传闻和与爱泼斯坦的过往联系等。若再反对公开档案,显得心虚,因此主动支持公开反而能塑造他坦荡的形象;第二,他需要通过公开更多档案,将公众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的争议转移到克林顿等民主党人身上。此前,他已要求司法部调查民主党,实际上是在为这一步做铺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曾向CNN透露,在爱泼斯坦的犯罪传闻首次曝光时,特朗普曾将他赶出海湖庄园,且特朗普曾是联邦调查局的线人,试图揭露爱泼斯坦的罪行。CNN记者马努·拉朱也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这段采访视频。实际上,特朗普之前长期反对公开爱泼斯坦档案,正是担心自己与爱泼斯坦的联系被曝光。据新华社报道,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在9月公开的3.3万页文件中,就包括了特朗普2003年给爱泼斯坦的露骨生日祝福信。而此次邮件曝光的内容更为震撼,特朗普显然意识到纸包不住火,因此选择采取破罐子破摔的策略,通过支持公开法案,把自己塑造成推动透明的人物,并借用FBI线人身份为自己辩护,试图扭转舆论的负面影响。 反对特朗普的人纷纷在网络上传播相关模因,坚信这些绯闻内容属实;而特朗普的支持者则坚决否认,认为这些都是民主党编造的谣言;更多的人则抱着吃瓜的心态围观这场政治闹剧。法律专家指出,即便特朗普签署法案,部分信息仍会受到限制。纽约和佛罗里达的法院曾以保护受害者隐私为由,拒绝公开证人证词和大陪审团材料。 特朗普的立场变化,本质上是一场危机公关。邮件曝光让他陷入被动,支持公开档案不仅能迎合公众对真相的需求,还能将争议的焦点转移到民主党身上,同时借助FBI线人的身份为自己辩护,这种策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起事件背后,体现了美国政治中的舆论操控与博弈,爱泼斯坦案件的真相能否彻底揭开,仍然有赖于司法部最终公开的相关资料。 从最初的反对到突然的支持,特朗普的立场转变,始终围绕着自己的政治利益。这场因邮件绯闻引发的法案风波,不仅揭开了美国政商界名流的隐秘往事,也暴露了美国政治博弈的残酷与现实。无论最终公开的档案是否能还原全部真相,这场闹剧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撕裂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