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台海问题的言论,突破了中日之间长期以来的政治默契。大家原本认为,这些言论会让她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但日本共同社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却出乎意料。高市早苗领导的内阁支持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逆势上涨,达到了69.9%。与此同时,约48.8%的日本民众支持或倾向于支持自卫队介入台海事务的立场。就在日本国内这种情绪逐渐升温之际,中国东部战区迅速且坚定地作出了回应。虽然高市早苗发表了相关言论,但并非日本政坛内部所有人都表示认同。
前首相野田佳彦和鸠山由纪夫公开表示,这种言论破坏了中日关系的稳定基础。另一位资深政坛人士石破茂则直言,这种言论可能会让日本处于危险境地。在日本街头,成百上千的民众集结在首相官邸外进行抗议,举着拒绝冲突和守护和平的标语,表达对局势恶化的忧虑。然而,民调数据显示的却是相反的情况:高市早苗的支持率比上个月上涨了5.5个百分点,达到了69.9%,创下她上任以来的新高;支持增加防卫预算的民众比例达到60.4%,近半数人也支持介入台海事务的主张。出现这种越强硬越受欢迎的反常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日本近年来积累的社会情绪和现实困境。曾经是经济强国的日本,近几年在各方面都遭遇了发展瓶颈。其经济总量被印度超越,人均GDP被韩国反超,而在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上,日本与中美的差距也不断扩大,传统的汽车、造船等优势产业更是面临中国企业的强力冲击。日元贬值本应有助于出口,但日本的出口额却连续多个季度下降,民众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住房、教育、养老等问题愈发突出,社会不满情绪逐渐加深。面对这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部分民众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外部问题上,而高市早苗的言论正好迎合了这种情绪。她将日本的困境归咎于外部竞争压力,以强化国防和维护地区稳定为口号推动防卫力量发展,让不少民众觉得终于有人敢面对这些问题了。更为重要的是,高市早苗上任后推出的一系列民生政策,如取消临时汽油税、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能源补贴、扩展育儿支持等,确实缓解了部分民众的生活负担。她的政策模式——对内惠民、对外强硬,正好触动了日本社会的情绪敏感点。 高市早苗领导下的日本,支持率上升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日本防卫政策日渐调整的趋势。从连续14年增加防卫预算,到2023年防卫费突破6.8万亿日元的历史新高,再到推动相关法律修订,扩大防卫力量的活动范围,日本的防卫政策正逐渐偏离战后的和平轨道。作为日本政坛的资深人物,高市早苗的政策立场与这一趋势高度契合,她的当选首相也反映出日本政坛对这一政策方向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在日本挑衅行为的背景下,中国始终以坚定的姿态进行回应,形成了外交划界、经济施压、军事震慑的全方位应对策略。每项措施都直指日本的软肋。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和驻日大使吴江浩分别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和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明确要求日本正视中国的核心关切,纠正错误言论,否则一切后果由日方负责。这一强硬表态,打破了中日之间以往的模糊处理外交惯例,清晰地划定了不可触碰的红线。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与文化和旅游部接连发布了出行提醒,建议中国公民因安全考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紧接着,国内三大航空公司也迅速跟进,宣布为涉及日本航线的客票提供免费退改签服务,最大限度保障中国公民的权益。这一举措立刻对日本旅游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以来,中国游客一直是日本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在巅峰时期,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额占外国游客消费总额的30%以上,直接推动了日本餐饮、零售、酒店等多个行业的增长。然而,随着中国的出行提醒发布,日本旅游业的预订量大幅下滑,多家旅游公司不得不紧急下调全年业绩预期。日本内阁官方长官也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已与中方进行沟通,急于挽回局面的姿态显而易见。除了旅游业,中日贸易的庞大规模同样让日本经济界感到忧虑。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的汽车、电子元件、精密机械等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领域的迅猛发展,正不断压缩日本产业空间。如果中国进一步加大经济施压,日本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困境。目前,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已多次组织代表团拜访政府,呼吁优先维护中日经济合作关系,来自产业界的压力正在持续升温。除此之外,11月以来,中国四大战区接连发布了相关内容,传递了强烈的战备信号。11月17日,东部战区发布了一部名为《若一去不回》的MV,以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军人守卫家国的坚定决心。此前,有日本政客曾声称新中国未参与日本受降,无权就相关问题表态,而这部MV通过展示中国先辈们在反侵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作出了有力回应。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胜国,中国始终负有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责任,并且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他战区的声音同样充满力量。南部战区发布了原创说唱作品《别太狂》,其中歌词战机凌空一击,完美弹道锁定目标传递了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中部战区发布的战备视频中,口号枪已上膛,剑已出鞘,时刻准备打胜仗展现了全军严阵以待的战备状态;西部战区推出的《烽火青春》则从川藏汽车兵的视角,展现了边防军人以青春赴使命的奉献精神。四大战区的联合发声,形成了全方位的威慑态势,向外界传递了全军一心、保家卫国的强烈信号。官方媒体也明确划出了底线。《解放军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如果日方继续推进相关政策,将面临周边环境恶化、安全风险升级、国际形象受损三大后果。这些警告并非空洞之言,东部战区随后展开了大规模联合军事演练,涵盖了海空协同、导弹实射等多个科目。战机编队轰鸣升空、新型装备相继亮相,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军队言出必行的决心。面对中方的强硬回应,日本的态度开始出现微妙变化。部署在日本的堤丰导弹系统,曾被日方视为威慑中国的重要装备,但如今却以技术维护为由紧急撤离。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日方释放的降温信号。毕竟,高市早苗最近的言论相当敏感,如果局势进一步升级,当地的军事设施将成为首当其冲的风险点。如今,高市早苗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若继续坚持强硬立场,中方的反制措施将可能进一步升级,日本经济将面临更大压力;若主动缓和立场,可能会失去国内强硬派民众的支持,导致支持率大幅下降。而更令她焦虑的是,长期以来被日本视为安全保障的盟友——美国,在关键时刻却选择保持距离。这种隔岸观火的态度,彻底暴露了美日同盟的本质——美国始终将自身利益置于首位,日本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