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期间,有多少黄埔军校毕业生“捉对厮杀”,这个数字是无法统计的,我们只能说其中有一点很有意思:沈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见到的黄埔系将军,很多都是被他们的黄埔四期同学击败、俘虏的。
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在三大战役中,蒋军的一方主将,还真都不是黄埔系,熊式辉(原东北行辕主任,军政一把手)、刘峙(徐州“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华中“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华北“剿总”总司令)和两任参谋总长陈诚、顾祝同,逃台后的参谋总长兼空军总司令周至柔,都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来的。
说到保定军官学校,我们不能不想起《沉默的荣耀》中的参谋次长吴石中将,他跟白崇禧都是保定军校第三期的,也是陈诚、顾祝同、周至柔等人的学长。
吴石案发生时还手握大权的陈诚、顾祝同、周至柔等人并没有落井下石,还明里暗里提供了一些帮助,或者为吴石的牺牲感到遗憾和痛心,但也有几位吴石的同学兼同事,早已被吓的两股战战,别说出面说情营救,就是想撇清关系也不敢开口。
“保定系”指挥“黄埔系”,这也是老蒋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黄埔军校前几期也就是“速成班”,而且很多学员在读期间不是东征就是北伐,真正学习战略的时间并不多,黄埔一期的胡宗南、杜聿明等人指挥大兵团作战,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据说陈诚是为营救吴石出了一些力的,负责“审判”的蒋鼎文、韩德勤和刘咏尧也都很给陈诚面子,所以他们的判决结果是“死刑缓期执行”,老蒋看了判决大发雷霆,认为这三个“主审官”简直是有“通共”嫌疑,大有让他们跟吴石“作伴”的意思,于是吴石只是“通共”而非“共谍”,却被判处了死刑立即实行。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吴石是“地下工作者”而非“地下党员”,这一点他的随从参谋王强(没有去台湾,奉吴石将军之命将大量重要档案交给我军后,在解放军第十兵团当了参谋)在《吴石:虎穴忠魂》(刊发于全国政协回忆录专刊《纵横》2002年第9期)中说得很清楚:“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祖国的统一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勇士在台北从容就义。1975年冬,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我党不能忘记在台湾的朋友。其中提到两位朋友,一位是当时还健在的张学良将军,另一位就是已经牺牲了的吴石将军。”
“朋友”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同样是地下工作者,原军统局行动处少将处长、“国防部情报局(军统改为保密局,保密局后来又改成情报局)”澳门组少将组长程一鸣1964年12月携带足以办一个“间谍设备展”的东西回归,周总理还曾批评他没有保护好海珠桥——这就是对地下党员和起义人员的不同要求。
程一鸣当然是地下党员,这一点我们从程一鸣逝世后追悼会的主办部门中就能看得出来——《沉默的英雄·红色死间程一鸣》对程一鸣的事迹记载得很清楚,从《沉默的英雄》到《沉默的荣耀》,读者诸君肯定能看出吴石将军和程一鸣将军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纵横》杂志1997年第2期的《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白色恐怖》一文也有相关记载:“1950年6月10日台湾‘国防部高等军法会审庭’以‘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触犯惩治叛乱条例’的罪名将‘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陆军上校聂曦(吴石的老部下)及担任联络的朱谌之处决。”
那个所谓的“军事法庭”,给吴石将军的定位是很清楚的,老蒋不惜干涉审判也要将吴石将军杀害,除了他越老越狠毒之外,也有给“保定系”颜色看的意思,更为微妙的,是三名“审判官”之中的韩德勤,跟陈诚、顾祝同、周至柔一样,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的,蒋鼎文跟刘咏尧都是黄埔的——刘咏尧黄埔一期,蒋鼎文不是学生,而是黄埔一期第二学生队区队长、上尉军事教官。
蒋鼎文这个人在军界风评一直不高,淮海战役期间任蒋家王朝“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的郭汝瑰在《淮海战役期间蒋军统帅部的争吵与决策》(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中回忆复述了顾祝同的一番话:“徐州‘剿总’的人选,我们考虑过两个人,刘经扶(刘峙)和蒋铭三(即蒋鼎文)。蒋铭三夜嫖日赌,不理公事,比较起来还是刘经扶好些。”
“长跑将军”没有太大能耐,老蒋宁愿用“猪将”刘峙也不用他,后来老蒋却后悔了,“战地视察官”李以劻在《淮海战役国民党军被歼概述》中回忆:“蒋介石恨刘峙无德无能,贻误大局,将他调任战略委员,后来并下令将徐州‘剿总’。”
刘峙在黄埔军校也当过教官,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跟吴石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也是校友,而且还是吴石的“学长”:刘峙是二期生,吴石是三期生,他们同时在校,而六期的顾祝同和韩德勤、八期的陈诚和周至柔,在保定军校既没见过刘峙,也没见过吴石,但吴石跟陈诚、周至柔关系很铁,可见保定军校的“同学情谊”比黄埔军校要深厚一些。
让保定系审判保定系,老蒋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同为保定三期的白崇禧已经成了老蒋的眼中钉,二期的刘峙已经失宠,跟刘峙“争”过“剿总”司令的蒋鼎文担任第一主审官,顾祝同的同期同学兼“把兄弟(他们曾经结拜)”韩德勤担任第二审判官,点审判官刘咏尧有个好孙女,大家可能都听过她的歌。
老蒋就像一个即将输光的赌徒,他到最后除了儿子,谁也不信任,而手握重权的“保定系”,无疑已经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陈诚,更是对小蒋的“接班”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所以老蒋借题发挥打击保定系,也是他心胸狭隘、用心险恶的一种体现,周至柔甚至老蒋之都,所以吴石将军被捕之前打电话他都不敢接。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八个字用在当年老蒋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所以不管吴石将军是不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他都会下毒手,读者诸君看了保定军校同学录,又会对陈诚、顾祝同、周至柔、韩德勤在“吴石案”中的表现作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