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径即正义,射程就是真理”,战列舰是大舰巨炮时代海战的主流战舰,但随着航母跟导弹的出现,以战列舰为主的海战理论已经完全不适合现代化海战的战争形式了。在以前的战列舰时代,“火力对喷”的基础就是对战场的侦查以及对优势海域的占领,除了需要能够突破对方装甲防御的强大火力,也需要其他舰种(巡洋舰、驱逐舰等)之间的相互配合。
但随着航母的出现,战列舰海战霸主的地位出现了动摇。因为对比装备了大量舰载机的航母,战列舰对战场态势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是远远不及的。不管是本身的侦查探测距离还是火力的投送能力,战列舰在跟航母的对比中完全落入了下风,航母具有更远的侦查和打击范围。不管是人力观瞄还是雷达探测,战列舰的火力投送范围是已经被定死了的,毕竟依靠发射药来推动的弹丸,跟飞机、导弹比起来受到的限制太多了。
而说到改成信息化战列舰,但信息化又怎样?火炮上增程又怎样?增程了就能比飞机的打击距离远吗?或者是想跟导弹比精度吗?要是为了提高战列舰的火力投送能力,将火炮换成导弹,效费比就是一个问题。建造这样的战列舰,需要花费应该不会比航母便宜多少,但是其战斗力跟航母比起来又不知道差到哪里去,就比如现代化改装过的依阿华,不但有巨炮,还有各种导弹,只是最终也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战列舰放到今天已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优势了,所谓的信息化也不是不行,凭战列舰的防护能力,配上现代化打击能力,确实可以做到完虐今天的驱逐舰,但是战列舰的造价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造一艘战列舰还不如直接搞一艘航母来得实在。或者造一艘战列舰的钱,用来多造几艘驱逐舰,产生的战斗力也是只强不弱,现在的海战中,完全没必要造一个效费比那么低的战列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