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多家公司推出与AI对话的产品,让我们见证了AI交互方式的初步演变。然而,这些交互大多限于用户输入和AI的简单回复。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杰出学者彼得·诺维格(Peter Norvig)预测,在2024年,我们将看到AI Agent(人工智能体)的能力大幅提升,它们不仅能与人交谈,还能为用户完成实际任务,如预订、规划旅行和连接其它服务。
2023年,纪源资本被投企业HR SaaS公司Moka推出了一款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原生的HR SaaS产品Moka Eva 。它融合了Moka招聘和Moka People的基础能力,无缝集成到HR日常工作的各类场景中,以提升HR工作效率。本文是亮马桥小纪AI系列的第二篇,我们邀请到了Moka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国兴,与我们一起讨论在to B领域大模型的发展前景,以及在AI时代优质人才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
以下是李国兴的分享: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巨头现在看起来对AI是all in(全力以赴)的态度。我觉得C端(面向客户端)未来几年还是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可能会相对慢一些,B端(面向企业端)反而会相对更快一点。
其实现在AI的能力有点类似于水和电这种基础的能力,它会变得越来越便宜,效果变得越来越好,性能变得越来越好,可能有些时候就会到一个拐点,某个程度上一个拐点就能带来一波机会,某一个程度上进一步拐点得到另一波机会。
AI大模型对于B2B(企业面向企业)软件的重写,是非常确定的。B2B软件本质的价值一个方面是system record(系统记录),它是一个类似于数据库的存在,比如像我们做的领域,其实是一个围绕着候选人和职位的大的数据库,我们专注于如何沉淀有价值的信息。另一个方面是和组织、人相关的一些数据,比如薪酬,这些数据我们怎么能够管理好,让它变得准确和可留痕,这其实是系统上很大的一个价值。在此基础之上怎么能够进一步发挥它的效用?在招聘层面,我们能看到全盘的数据,招聘的效率、招聘的进展等等,对于人,比如我们人力资源的一些预算的情况、预算执行的一些情况,再到人效的一些产出、不同的人才的梯队,这些东西怎么能够看穿全貌,它其实需要利用一些所谓的BI(商业智能)的工具,然后再基于系统中已经存在的一些数据,假设你的原始数据积累得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话,那你就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做。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在于数据工具的使用是相对有门槛的,从这个角度思考,再去做我们的Moka Eva的能力的时候,重点考虑的是要做懂数据的Moka Eva,它能够更擅长理解这些原始数据是什么含义,同时又能够连接到我们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和API(应用程序接口),就可以自助通过Moka Eva去服务数据消费者,然后让他们能够去满足一些想查看数据或者分析数据的需求。
结合整个B端,因为它还有很复杂的一些工作流,你怎么去通过工具作为一个切入点,更多地影响以及负责工作流,我觉得这个是后面逐渐会发生的。
我判断今年可能逐渐就能看到一些不同领域,会有一些公司以新一代的大模型技术为基地,产出的一些产品和解决方案,我觉得逐渐会进入到一些企业端的应用里面。包括Office Copilot(办公协助智能工具)面世之后,热度很高,预计今年有一些更广泛的客户能够用起来。
B端确实比较复杂,它不是很简单就能达到客户的预期,就能颠覆掉之前的一些行为,其中需要通过不少步骤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不管是从这个很多场景中一些用户的交互,还是说更深度地去改造工作流。第一步是助手的角色,后面可能会演化成一个伙伴,然后怎么能协助,再往后也许可以更进一步地能够自主地完成很多东西,所以我觉得也会是一个长期的改造的过程。
面试官其实是招聘过程中的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但是TA可能不会天天围着这个系统转,那怎么能够在业务工作里边更多地赋能给TA们,让TA们去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其实也是大模型能带来的很重要的能力。
Moka现在有两个功能正在开发(编者注:截至本文发布时,以下功能均已上线并投入使用),一个叫做AI 定制面试题,Moka Eva可以基于简历和职位的需求,以及基于这个职位我们设定好的评价维度去出面试题。有一些面试官其实并没有那么擅长去做这种面试,包括有些公司会出现交叉面试的情况,这是因为TA对一些岗位其实没有那么熟悉,那怎么能够保障下限的水位线能够提升,我们怎么通过Moka Eva这样的大语言模型的技术,然后结合这样的场景,从而去赋能这些非高频使用的用户,让TA在业务工作里面完成得更出色。还有一个延伸的是面试完之后有一个反馈的过程,也就是 AI 写面评,我们其实看到很多客户很头疼的一点就是TA很多的面试是没有留痕的,那我们怎么能帮TA自动地去根据面试内容做总结,从而TA可以基于生成的内容稍微修改一下,得到一个面试的反馈。
另一个方面,我们称之为“懂员工的Moka Eva”,也就是员工 Chatbot,它是一个7*24小时可以响应的助手,其实是更偏HR SSC(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一些工作,专注于怎么能够去给员工更好的服务,其实更偏向于员工的一些日常的咨询,尤其是跟假期、福利待遇相关的比较多,HR比较苦恼的工作中频繁重复的问题可以被转接给 Moka Eva。我觉得核心做法上还是得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我们叫全员体验更好的HR SaaS,这是我们的定位。
我个人觉得很明确的可能还是偏底层的能力和原能力,也就是你有没有一个比较开放与学习的心态,拥抱新的东西,在变化里比较快速,第一波或者最早一波去掌握这个东西,从而把你变为更有价值、有更高产出的一个人。
再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你去看工程师、程序员,很多的核心人才,TA的能力其实在(解决问题)这方面很突出。TA不一定非得是一个什么编程语言专家,因为编程语言其实就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可能有很多的知识。你会发现其实ChatGPT已经有很强的对不同的编程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能力,但是它可能不太擅长去做一个很大型的软件设计,可能不太擅长解决一个非常难解决的技术问题。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更底层的一些能力,你怎么通过一些工程化的思考,去解决一个问题,也是比较难去训练的,它不是一个大家都容易有的技能,相对来说也是在这种AI技术发展之下,更难被替代掉的一个部分。
HR的工作我觉得有两个能力和职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HR跟人的连接和信任的部分,这是很难被替代的,因为这确实是更偏connection(连结),包括人跟人之间的温度,以及团队的感觉和氛围。当然我们作为管理者也会多少做一些这种层面的东西,但是HR会通盘地去思考并更深地去建立。HR的角色也比较特殊,TA和员工不是一个上下级的关系,TA怎么能跟团队的自上而下都有很强的这种链接,能够去感知到整个组织的全貌的一些情况,也能够潜移默化去影响,往好的方面积极地去引导。
另一方面我觉得是更围绕着业务的方向,或者公司的战略方向,比如我们的人力资源的关键点,现在从团队和组织的人才梯队打造上,我们应该在哪个方面发力?我们应该再往哪方面多投入资源?这类的东西我觉得是比较难被替代掉的,因为它是更偏顶层的设计和具有策略性的工作。
我觉得其它的工作可能会大幅地被改变,因为它本质上是生产力的跃迁,它可能会让整个人类需求的满足升一个甚至几个台阶。如果是AI进入,可能会大幅地释放生产力,让很多生产力变得比较便宜,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去满足更 niche market(细分市场)的需求。我觉得这种生产力的释放一定会让这种供给侧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需求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