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已持续了700多天。在这段时间里,乌克兰不断收到来自北约成员国和西方盟友的军事援助,但仍难以彻底抵抗俄罗斯的攻势。尽管美国和北约盟国每天加班加点地生产武器,供给乌克兰前线使用,在俄罗斯强大的火力压制之下,还是无能为力。
战事开始以来,美国155毫米炮弹的月产量已提升至2.4万发,但乌克兰每天消耗的炮弹数量却超过1万发。然而同期内,据一些媒体报道,俄罗斯军队却够保持着每日约七万发炮弹的稳定输出,且这种火力输出已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某些战线上,俄军甚至进行了长达五天五夜的连续轰炸,投入了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以及王牌战略轰炸机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和弹药补给站进行空袭。
这样的军事行动引发了外界关于俄罗斯弹药来源的猜测与担忧。为什么在美国领导的数十个国家联合打击下,俄罗斯似乎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军事物资呢?
解开这个谜题,我们需要回顾历史。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约70%的军工遗产,具有快速翻修和更新换代军事装备的能力。在二战时期,苏联就以其庞大的军工产能闻名于世,在1941年便生产出超过3万门火炮。这种规模的军事生产让苏联即便在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持续战斗,并且构建了深度的战争保障体系。
当代的俄罗斯继承了这份遗产,并根据西方媒体报道,其每年的炮弹制造数量高达200万发,这是西方国家产量的7倍之多。此外,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俄罗斯能够获得充裕的资金,以支撑高强度的军工生产,确保了其在硬件上的优势,而无需向外界请求支援。
北约各国一直在给予乌克兰军事援助,但面临俄罗斯庞大的弹药库存和深度储备,西方国家已经无计可施。如果这场军事对抗继续拖延个一年两年,乌克兰将不得不面对更加沉重的代价。
当然还有一些分析指出,俄罗斯其实还有其他的弹药供应来源,一些专家表示,尽管西方制裁令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受限,但仍然有一些国家,如伊朗,朝鲜,可能通过某些渠道和方式对俄罗斯提供军事或技术支持。
不过,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据支持,且这些国家面对国际压力,不太可能公然走到俄罗斯一边。但一旦有实锤证据表明第三方国家在支持俄罗斯,这将对局势造成重大影响。
尽管西方联盟提供了大量援助,但俄罗斯在军事工业方面的深度和宽度以及战时储备能力显然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有效地平衡战场上的力量对比,西方及其盟友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他们的战略,无论是增加本土的军工产能、寻找更多的国际支援,还是推动和平谈判,都要依据当前的现实需要调整。不仅是乌克兰的未来取决于此,欧洲甚至全球的安全稳定都与这场冲突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