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正在加剧消失,城市如何找回“自我”?
创始人
2024-05-17 06:46:31
0

原标题:“地方”正在加剧消失,城市如何找回“自我”?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公共空间改造逐渐成为了城市更新的主流模式。经历过大拆大改的快速扩张后,城市里那些过往曾被忽略的“失落空间”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大体量的工业遗存建筑、边角料般的剩余空间、人气没落的商业综合体、逼仄混杂的城中村背巷。

深入上海、北京、成都、深圳、杭州5个城市,DECO编辑部重新回顾了2023年的城市更新项目。我们不难发现,设计的介入变得更加长期与轻盈,在尽量地保留建筑原有风貌的同时,也在强调为公共生活与在地文化留有弹性空间。而这些分散于城市各地边界的小小改造,似乎也在松动着过去标准化建设的板结土壤,它们顺应着地方性的“气候”特质,埋下一颗颗饱含生机的种子,静静等待其生根发芽。

沿着蜿蜒的苏州河畔,从圆明园路的交叉口拐入,便会径直地与洛克·外滩源撞个满怀。作为上海现代城市文化的源起地,即外滩最早建成的一批租界建筑,这里汇聚了11栋建造于1896年至1932年的传奇建筑,兼容并蓄着欧洲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装饰艺术等诸多时代风格。

千禧年初,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DCA)受邀对其片区进行更新改造。其中,美丰大楼由于年久日深,内部与屋面均因疏于修缮而损坏严重,加之1949年后空间被分割为私人住宅后,住户在使用期间随意加建、封窗,导致建筑体与原有大楼呈现出明显的风格反差。

DCA采用技术手段将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外墙脱离原结构体,通过在墙体内植筋、增设挡土墙及壁柱进行加固,再以“结构换胆”的手法,将残留的历史外墙与新修建筑相融合,成为其外围护墙的一部分。而这一切的修旧如旧,都是在“还原建造”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

洛克·外滩源虎丘路鸟瞰 ©️ 田方方

洛克·外滩源圆明园路鸟瞰 ©️ 田方方

洛克·外滩源拥有11栋百年历史建筑:现上海外滩美术馆所在的亚洲文会大楼,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光陆大楼是上海第一座巴黎式大剧场;真光与广学两幢姐妹大楼曾是出版业的文化中心;中实大楼现仍完好保留着银行历史金库;以及兰心大楼、协进大楼、哈密大楼、女青年会大楼、安培洋行、圆明园公寓等。 ©️ 田方方

随着今年9月上海外滩美术馆全新入口和博物院广场正式打开,标志着经过18年的修葺,整个洛克·外滩源终于竣工。同期,“RAM Assembles外滩建筑节”同步拉开序幕,共计超过一百场活动围绕“激活、对谈、街区”三个系列展开,对“公共空间”这一主题进行拆解和实践。

在近30年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里的街道与广场已经丢失其本意,逐渐退化为简单的交通路径。然而,公共空间绝非仅是物理建筑的围合,它还承载着人们平凡生活中的相逢、遭遇和交流,不应囿于固定的目的与功能,而是为各类事件的发生提供更多可能。

在此次的特别单元里,戴卫·奇普菲尔德便把焦点聚焦于博物馆广场及其周边巷道,通过分散的艺术装置将楼宇间隙中松散的、临时的地方内织成网,并与建筑底层的可穿越设计相贯通,将历史建筑群落的内部空间自然地面向观众打开。

同时,新的街区尺度催化出多元的体验方式——那些原本孤立封闭的区域也成为了城市公共生活的载体:音乐、戏剧、市集、对谈......它们如穿堂风一般流转于林立高楼之间,构建起与现场人群、环境的开放式联结。

“RAM Assembles 外滩建筑节”由上海外滩美术馆与洛克·外滩源共同发起,上海外滩美术馆每届都将邀请一位建筑师作为艺术总监,对洛克·外滩源街区中的建筑进行一次新的介入,并特别关注博物院广场这一空间。 ©️ 田方方

与西方主流中集中化的公共广场互为对照,DCA建筑事务所在历史建筑群体的背街和里巷,设计了一系列的阶梯装置。从观看戏剧表演的看台,到朋友间随意畅聊的长凳,它们自然地成为了各种公众行为的发生地。 ©️ 田方方

近期,上海外滩美术馆委约艺术家郑波创作了《百花》《百草》和《树图腾》三件作品。取自《花经》中的近百种植物,野蛮地占据着街道的中心地带,肆意招引着各异的昆虫、鸟类。这看似是阻断了过往的自由通行,却在植物日益景观化的都市之中,给了人们一个或停驻、或绕行的间歇时刻。

《百花》《百草》《树图腾》共同探讨着城市与人类的纠缠关系,它们将公共艺术、生态议题与都市景观融为一体,并成为洛克·外滩源的永久收藏。 ©️ 田方方

©️ 田方方

艺术家郑波在墙面勾勒出在地球各处遇见的十一棵大树(由下至上:金合欢、红杉、橄榄、南洋杉、山毛榉、柳杉、桉树、桑树、赤松、侧柏、榕树)以及一棵希望遇见的树(大猴面包树)。©️ 田方方

今年9月,第五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以“共栖”为题,再次回到徐汇滨江地带。回望2015年,当艺术季首次来到西岸时,这里还是一片长满杂草的工业遗址荒地。彼时正值世博会后滨江工业用地逐渐向生活用地转型,SUSAS选择将废弃的龙华飞机库(现西岸艺术中心)改造为主展馆,通过文化事件的持续发生为滨江区域聚集人气。

此次徐汇滨江的“破圈行动”,早已从单纯的建筑更新叠加艺术活动,转化为将不同公共空间开放作为日常场景,成为一座全民性互动的都市游园。沿岸不同景观点位的选择,无一不指向着同一个命题:在“千城一面”的现代城市里,如何更好地看见与利用那些极易被人们忽视的失落空间,重新寻回正在消逝的自然野趣与公众生活。

滨江绿地-Hassell+FISE+Nike

躺床花园-satun卅吞设计

白猫主展馆由原白猫洗涤剂厂库房改造而来,临时新建的大型台阶与底层空间共同组构为一个半室外的生境花园,脚手架与楼梯被穿插在层层叠叠的树木和草丛之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生植物。

白猫主展馆©️ 田方方

白猫主展馆的不远处,艺术家Tango将一只巨型白猫化身为留声机。仿佛下一秒,小猫的尾巴指针一搭上转盘,就会唤醒闭眼沉睡中的它。

在作品《沐浴者》中,艺术家夫妻克莱达特与佩蒂皮耶将海边场景浓缩为两条像大海一样的蓝色浴巾、明黄色沙滩球与条纹背心,即使人物没有过多的肢体调动,亦能在环境的关照中感受到彼此爱意的流动。

《起承转折》是一个可以进入的半遮挡弧形装置,地面采用蹦床的结构,提供弹力和支撑,观众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旋转着观看咫尺的江景与周遭的树木。实际上,艺术家钟云舒采用跳跃的体验方式,是希望能够不断调整观众与水位之间的观看关系,在一上一下的视觉间隔里,给人们留有更多放空与思考的空间。

钟云舒-《起承转折》

在一片几近荒芜的狭长场地上,设计师潘山与周啸用低成本的设计造了一座寓意人类文明的岛屿,当人们在“岛上”的跑道、露营地、艺术装置、游乐区开展人类活动时,身旁便是剩下被堆满碎石的未勘探区域。在这种简洁有力的对比下,或许能更直接地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生态意识。

翡世景观-《岛》

高目建筑在江边的篮球场旁支起了一座白色亭子,用于全天候开放给路过的人或周边锻炼的居民。亭子的顶部由八个方向不同的单破斜屋面构成,其共同包围住一块方形空地,从半空俯瞰时,仿若向水面扔下了一枚石子,随即摇曳地荡起了涟漪。内部则由实心钢柱与木质墙面穿插支撑,在保护了不同隔间的隐私性之余,又可以从结构的空隙中观看四周的景观——篮球场、江岸,或单是一棵直立的树,都让人可以静静在此停驻。

高目建筑-《河图洛书亭》,亭子的屋顶根据河图洛书所代表的星象朝不同方向旋转,每一次从室内观看时都能获得不同的感知体验。

而对于本身是一种偏人造环境的桥下空间,因由其层高较低,回音效果好,常有市民会自发地前来这里演奏乐器、练习合声。这些自然发生的日常活动,激发了建筑师刘可南对于轻盈介入公共生活的想象。他从原本阻隔动线的防汛墙着手,将桥下和桥外用“公共舞台”串联起来,同时制作了一处钢结构的霓虹灯带,让每一位“登台”的表演者都能收得一份仪式感。

刘可南 旭可建筑-《桥下舞台》

复园的前身是一个被称为“植物疗养院”的苗圃,用于给原本在西岸生长不佳的植物安家。在造园的过程里,设计团队延续着“变迁”的特性,将滨江场地上不再需要的座椅搬进来,并利用枯槁的树木搭成了一个参与式的儿童游乐园。

或然景观与苏州园林博物馆 -《复园》

朝外大街自明清时代就是一条漕粮进京的商业要道,世纪之初,昆泰、丰联、蓝岛、百脑汇等商业体竞相入驻,这里还曾被确定为“北京第三商业大道”。但随着时代变迁,商业形态的快速迭代,朝外大街商圈逐渐落寞,而“如何理解新世代群体”便成了老旧商圈破局的关键所在。

变身为THE BOX朝外的昆泰商城,选择紧紧抓住追求圈层文化与体验社交的年轻力。它将40%的空间划为沉浸式的内容场景,通过高频更替的品牌快闪、社群活动和跨界展览,以满足年轻人“喜新厌旧”的尝新态度,并将其转化为零售新力,重新定义了过去“人、货、场”之间的单线关系。

408平的巨幅冰屏Glass BOX ©️ 存在建筑

超级大盒的内部仅保留着框架结构,由中心平台朝多方向串联其他空间,以此打破了传统商业的中庭、动线及空间思维。©️ 存在建筑

如果说,“策展化”是撕开消费者与商业综合体关系固化的切口,让人们可以轻松放下“只有购物才能走入商场”的心理负担;那THE BOX真正能够打破商品空间桎梏的核心,则是通过“游戏化”的交互机制吸引年轻人持续涌入。

设计团队以“魔方”为概念灵感,将一个超级大盒击入THE BOX 的中心位置,拆除了原空间的大部分楼板,保留原始混凝土的框架柱梁结构,使得空间不再拘泥于平面上的分割,而是邀请置身其中的人都可以从立体的各个维度上进行探索。来访者可以透过模糊的物理界限,关照到不同路径上的人群,与大小平台正在发生的随机事件。

紧贴着建筑的外轮廓,THE BOX在东侧植入了610㎡的北京首个空中篮球场,联合底部的户外滑板区、运动俱乐部、酒吧等综合业态,共同组构成了年轻人的潮流聚集地。而从大盒的南侧延伸出去,THE BOX以建筑立面作为城市画布,邀请多位艺术家来到街头创作。

SKY BASKETBALL COURT空中球场与滑板区联合组构成街头潮流聚集地。THE BOX会定期在户外组织街舞、单车、滑板、篮球等社群活动。©️ 存在建筑

每到周末,背靠这条北京最长的艺术涂鸦墙,又会迎来漫溢着烟火气息的「南街市集」。©️ 存在建筑

与人民公园隔街相望的祠堂街,虽然仅短短200米,却是成都市区内文保建筑最集中的区域。自民国起,这里便是文化内容的先锋阵地,鼎盛时期街上开设有80多家书店,几乎荟萃了全国各地出版的所有书刊。

随着城市发展的南移,这处文化据点逐渐转为了民居大院:一栋老宅里住了几十户邻里,逼仄的巷道让人与车都难以通行,最终祠堂街成了旧城里不折不扣的“老破小”。打围更新后的街道,以一场讲述城市记忆的“新声·新生”百年影像展徐徐拉开帷幕。

这里不仅保留着百年街巷的格局,还凭据“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6栋以川西民居为主的古建风貌。甚至,就连路旁38棵梧桐树也并未移除,依然挺拔地延续着这条老街的生机。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祠堂街,现今仍保留着6栋古建,包括金秋茶社、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四川美术社砖楼、祠堂街12号民居、原成都乐器厂宿舍。©️ 祠堂街

由于旧改的建筑体量有限,这条历史老街在整体的组合选择上,遵循着业态低重复的多元体系,且有意寻找着拥有鲜明态度与持续创作力的品牌:Patagonia、观夏、木木美术馆、store by .jpg、ENG......囊括着从运动户外、潮流服饰,到艺术策展、东方香氛、创意咖啡等。每一家皆有着截然不同的先锋个性,亦都擅长结合对地区的人文理解,创造出深入且交融的内容表达。

但又只需拐过街角,或者跨过马路,就能轻松地回到熟悉的成都语境里。绿地连廊下的老人们围坐一团,七嘴八舌地指导着正在下棋的双方;人民公园的湖面上飘荡着几只小船,船里慵懒地躺着晒太阳的光头大叔;实惠好吃的面馆门口总有一棵葱茏的大树,食客最好趁热快速拌开,以防秋冬的叶子太过贪吃也来扒碗。

©️ 观夏

擅长在老建筑中生长的「观夏」,此次将成都空间定为“蜀馆茶室”,在保护原有建筑基础的同时,选择大量自然材质与在地的竹编工艺软性介入,并在二楼与本地美学品牌「入云屋」联合打造出一个新式茶馆。©️ 观夏

区别于宽窄巷子、锦里作为传统城市地标所特有的厚重感,也不同于玉林、曹家巷完全指向于某种市井生活,祠堂街以轻盈悠然的姿态延续着这段在地故事,从而重新确定自己在城市中的新身份。

提及南头村的改造,不免会谈到士绅化,但城中村随时代改变的宿命是既定的,且城市生态本身就是一座不断自我更新着的有机体。在我们思考如何面对建筑改造和艺术介入带来的影响时,或许可将其变成一种长期且连续的渐变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在地产与商业介入的初期,两条主街已经相对景观化,成为了新型消费的聚集地,特色餐吧、设计酒店、精品咖啡替换了原本乌泱泱的旧街楼宇,统一化的外立面粉饰掉过去的民生痕迹。

但咫尺的巷弄里,却存在极大的反差,仍保留着原住民和租客的生活现场。在半空宽度不足三米的握手楼之间,居民们用长杆挂满了内衣与花衫,底层空间则挤满了美发店、体彩、家电维修铺,路上不时还有追逐的小孩与外卖骑手匆忙跑过。每到饭点,婆婆们就会端着矮凳聚集在街口,不紧不慢地完成从择菜到烹饪的全流程。

“大家乐舞台”出现于80年代后期,是深圳早期打工文化的见证,为满足大量年轻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而在全市范围内兴建。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工厂外迁,这类底层民间的大众娱乐方式渐渐消失,“大家乐舞台”也被拆除殆尽。©️ UABB

©️ 田方方

社区中心外部的开放楼梯在垂直方向连接起各层的“巷道”。穿插在建筑体量之间的楼梯及平台,成为周边居民日常活动或休息的公共生活发生地。©️ 田方方

今年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再次将目光投向南头,“72家房客”“二手城市”“改装建筑”“艺术日常”四个板块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改造路径和业态尝试。深双结束后,快递员之家、环卫休息站等展览空间被长久保留下来,并重新利用,成为日常的居住、消费和文化场所。

艺术家们以6栋沿街自建房为载体进行微改造,重新呈现了城中村独特的空间结构以及居民们极富智慧的野生日常。其中,U2建筑“我的宿舍”由一栋三层建筑和一栋坡顶小屋组成,建筑师延续着砖混结构固有的生长逻辑,以波纹钢板与红砖对建筑体表面不同年代的加建体块进行强调。类似的加建痕迹在城中村随处可见,它们充满了临时感和见缝插针的灵活,而这也彰显着城市有机体内部持续的生命力。

平台市集是春景街上一栋巨构握手楼的一层,建筑师在店铺入口的台阶上设置了三组高低错落的悬挑平台,提供了观赏街景和建筑的多重视角。这些平台既是展台,也是公共开放空间。©️ 白羽

“我的宿舍”内部的展品与城中村生活密切相关,艺术家以快递盒、快递订单等元素呈现了一位快递员的普通又忙碌的工作日常。同时,建筑团队用6根钢柱将一个新建的钢盒子托举到小屋的二层,并以钢楼梯穿过切割的楼板串联起旧的底层空间。每当晚上,建筑内部灯光亮起,犹如巷内灯塔,照亮着居民们下班回家的路。©️ 白羽

“改装之家”原带有一个沿街小院和宽敞的屋顶,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房主将上二层的楼梯一半建在了院内,并在院落中和露台上见缝插针地加建各种小屋。©️ 白羽

因为城中村原有的建筑密度极高,且外部较难进入,握手楼之间形成着紧张的空间尺度的同时,也催生出一种不同性质空间之间的共生关系——羊肠街巷里挂满了全国美食的各类标语,而店招背后的二三层,又夹杂着群居租客的快嘴方言,以及民房网咖里络绎不绝的键盘声......

由6栋建筑拥簇而成的“村中村”,仿佛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城中村,组团的中心是一栋始于清朝的古建筑,其合围的房屋封闭且细碎,高低错落的格局使得内部光线相对幽暗。经过对空间部分的保留与拆除,在如此有限的方寸地块内,设计团队仍开辟出一系列的巷弄系统:狭窄的小径尽头连接着开敞的庭院。人们穿行其中时,便能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

©️ 陈颢

©️ 陈颢

“村中村”是一个原本由多栋建筑和产权地块组成的一个城市组团,对其部分保留部分拆除更新后形成了一个新社区。©️ 陈颢

在中山南街一坊和春景、梧桐两条街交汇的地方,有两个香火鼎盛的小小街庙,常有路过的居民看到便停驻脚步,拜上一拜。似乎不管南头再怎么变化,小庙都会一直存在着。它们像是某个古老而恒定的图腾,伫立于新旧建筑交界的街角,平静地观察着这座人群快速流动的城中村,在时代的更迭中述说着哪些新的故事。

作为全亚洲规模最大的制氧机厂,杭氧由7幢形制不一的车间、厂房组成,空间内大量运用了清水混凝土与多跨钢结构排架,完好地记载了上世纪50年代工业建筑的建造技术与包豪斯风格。工业遗产的改造工作繁复而漫长,且涉及各类规范限制,杭州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从最初就邀请了国际建筑大师赫尔佐格&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担任其历史建筑修缮和保护顾问。

最终,O2 MUSEUM氧气场博物馆依照“应保尽保”与“最小干预”的原则,仅保留了设计师对外立面构想设计,内部则重点针对结构加固,最大程度还原了厂房原本的建筑风貌和特色构件。这场修旧如旧的重生计划,无疑也是在为未来发生一系列艺术事件留白。

O2 MUSEUM 氧气场博物馆位于杭氧老厂房内,由城市博物馆和艺术科学类博物馆双博物馆共同组成。©️ O2MUSEUM 氧气场博物馆

©️ IDEAS艺文创新

「绿色工厂」MVRDV建筑艺术大展入口。©️ O2MUSEUM 氧气场博物馆

作为O2 MUSEUM的启动项目之一,IDEAS 策划团队以“绿色工厂”为题,联合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 MVRDV ,通过图像、文字、装置、影像、交互等艺术手段对绿色生态城市进行多元化演绎。这场被绿意浸润的建筑艺术展,既是对大众关于“未来城市发展、人居生活状态、城市与文明的关系”的现实发问,也是对MVRDV 30年来在可持续领域不断实践的一次总结演绎。

展览设置在 O2MUSEUM的5号楼,跟随着从馆外一路延伸至场内的植被路径,紧接着便会步入一个由展墙、花园合围出的矩形方盒。除了掩映在草丛中的项目模型外,墙面亦张贴着数百个精选自MVRDV的绿色建筑:从世博荷兰馆的层叠景观,到阿姆斯特丹山谷住宅的岩石阶地,MVRDV对绿色的执着就像一株野性的植物,坚韧地扎根于城市钢筋水泥里的各处缝隙。

且对于O2 MUSEUM而言,“可持续”与“绿色生态”这一中心命题并不止于这一次的讲述,今后也将会延展出更多面的诠释与研究,进而借由艺术与科学的跨界表达,渐进地与公众发生长线的连锁反应。

“MVRDV:绿色工厂”展览现场,2023年,O2MUSEUM 氧气场博物馆。©️ O2MUSEUM 氧气场博物馆

“MVRDV:绿色工厂”展览现场,2023年,O2MUSEUM 氧气场博物馆。©️ O2MUSEUM 氧气场博物馆

沿着杭州大运河 3.5 平方公里的整体规划,工业遗址将作为新的景观不断更迭。除了杭氧作为其点位之一,在建筑大师隈研吾的操刀下,小河公园也从废弃油库摇身一变为市民公园。改造后的公园一改常规的景观选取,群落式的草本植物模拟自然中野生的形态组合在一起,其间的意图简单而明确,即人们可以漫无目的地在公园各处散步、放空。

“花阶浮亭”下沉空间铺设了细石,大小不一的圆圈平台为大众提供了多元交叉的互动空间,周末常会有家庭在此野餐露营。©️ ArchiDogs

大运河整体规划的项目包括 Herzog & de Meuron 设计的大运河博物院、刘家琨改造设计的大运河杭钢公园、MAD 建筑事务所的杭钢改造二期大运河国际会议中心、MVRDV 改造设计的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隈研吾改造设计的小河公园,朱小地主持改造的平炼路景观大道等。©️ ArchiDogs

工业印记是杭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曾经的全国工业基地,这里仍然保有着大量的工业遗存。它们不仅在物理层面成为了整个城市焕新的重要资产,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关于杭州未来的想象课题——历史建筑如何能够更加轻盈地承托起当代文明,润物无声地渗入最日常的公共生活。

后记

在城市化的40年里,我们经历过在城市里疾风暴雨般地耸立起一幢幢高楼大厦或是造型夺目的地标建筑,也因各地经济形态改变,而一股脑地将大型厂房、古镇改造为千篇一律的创意园区与商业街。当身边的景观变得刻板化时,大众逐渐变得感官疲态,也终于意识到「地方」的重要性。

于是,近几年人们开始将目光落回到过去曾被忽视的大体量的边缘空间,亦不再大刀阔斧地发起改造,而是用一次次微小的改变介入,重新创造人与人在日常生活里的生动场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面在寻找着城市的自我风格,一面仍在追求着新兴的更新手段,不论是新的艺术形式或是生活方式,如果被其过度裹挟,亦会变成另一种同质化。

城市始终在往新的方向流动变化,但我们或许可以慢一点,更慢一点,让生活随着时间自然地滚滚向前。

看完这5个城市2023年的城市更新项目,你对哪个项目最感兴趣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监制 | Tango

部分图像摄影 | 张伟豪 文 | 奶油

编辑 | fun 助理 | 陈俞汛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10大新老“网红”城市推荐,这个春节去哪儿?

18位国内外设计大咖眼中的2024 新趋势

相关内容

自然资源部印发意见 推进城...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记者常钦)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为充分挖掘地...
2024-09-18 11:52:00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丨玉...
新华社南宁9月17日电题:玉碧罗青意可参——解码山水之城桂林的文化...
2024-09-17 17:11:41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
据新华社长春电 (记者唐成卓、叶昊鸣)截至2023年底,中国城市...
2024-09-17 13:11:42
农业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 城...
导读农业银行“长行燃梦”一款理财产品:农业银行的一个长行燃梦之利系...
2024-09-16 11:23:14
国家数据局发布城市全域数字...
新华社重庆9月12日电(记者伍鲲鹏、严赋憬)12日在重庆召开的城市...
2024-09-12 21:13:00
宁波有世界巨无霸港口,宁波...
导读宁波有世界巨无霸港口,宁波是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很强大。宁波G...
2024-09-12 10:03:12

热门资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上海发布:紧挨着城区的六个村为... 原标题:上海发布:紧挨着城区的六个村为何一定要保留?来看闵行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
茫崖市有多孤独?方圆百里荒无人... 原标题:茫崖市有多孤独?方圆百里荒无人烟,我国为何要建在戈壁之中? 这是中国最...
使命:林荫不做市公安局局长,为... 原标题:使命:林荫不做市公安局局长,为何副局长牛明也不可能接任 林荫从白山地区...
为何这些户外电源内置双向同步升... 原标题:为何这些户外电源内置双向同步升降压芯片?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前言 目...
杨虎城去世后,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原标题:杨虎城去世后,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1936年12月12日,著名爱国将领...
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 原标题: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泰国政府军,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
“水中恶霸”田鳖,吃青蛙能捕蛇... 原标题:“水中恶霸”田鳖,吃青蛙能捕蛇,还爱咬人脚趾,为何很少见了? 世界上存...
哈以战争为何爆发?美国掌握军权... 原标题:哈以战争为何爆发?美国掌握军权的盎撒集团要收回犹太集团所控制的经济权利 ...
入伍时间决定军考时间吗?如何进... 原标题:入伍时间决定军考时间吗?如何进行计算? 后台很多战友及兵爸兵妈咨询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