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何力主杀刘封?他害怕什么?
在三国演义中,英雄们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刘备凭借对理想的坚持,率领蜀汉民众,在巴蜀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同时,他也收服了一批优秀的智囊和猛将,使他在动荡的三国时代稳住了脚跟。然而,这些看似并肩作战的兄弟之间,又隐藏了怎样的权谋计算?
本文将通过解析诸葛亮极力主张杀掉刘封的原因,揭示三国英雄外表下的另一面。
三国时期,群英荟萃,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异姓兄弟,齐心协力,为复兴汉室而战,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人们。
然而,这些英雄的内心世界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公元219年冬,蜀汉大将关羽在北伐襄樊时,遭遇重创,不仅士卒伤亡惨重,自己也被东吴军队生擒处死。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蜀汉丞相诸葛亮惊恐不已。因为关羽的失败,意味着蜀汉必须承担巨大的战略责任。早在关羽北伐之初,诸葛亮就曾多次提醒关羽,单枪匹马深入敌境是非常危险的。
遗憾的是,关羽坚持自己的主张,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这无疑给后来的局势带来了困难。
刘备作为领导者,对于关羽的失败,有责任追究丞相诸葛亮的过失。关羽北伐,诸葛亮明明知道不可为却未能阻止,这已构成渎职。
一旦刘备追究责任,诸葛亮的丞相地位将岌岌可危。事实上,早在关羽率军北上时,诸葛亮就已经极度担忧,并多次提醒关羽,国家形势不宜擅自发动战争,更不应孤军深入。
但关羽自视甚高,对诸葛亮的劝告毫不在意,这让诸葛亮非常不满。虽然他碍于关羽与刘备的关系,难以过多干预,但关羽的失败还是让他既着急又生气,却又无能为力。
关羽北伐失利,诸葛亮如何向刘备解释?他虽知关羽冒险,但未能阻止,此刻他面临的不仅仅是威信受挫,更担心刘备会认为他对这场失败负有责任。
如果刘备认为诸葛亮没有尽职劝阻,反而放任关羽胡来,那丞相之位就堪忧了。诸葛亮此刻深感焦虑,必须为自己开脱,以保全官职和生命。
否则,败仗的责任他恐难以逃脱。
诸葛亮机智地找了一个替罪羊,这个人就是上庸太守刘封。刘封是刘备早年收养的义子,性格果断刚猛,一心想要为刘备立下赫赫战功。
这次北伐时,他被派往上庸驻守,掌握着后方的援军大权。尽管关羽多次求援,刘封并没有积极响应。最后关羽孤军深入,刘封也没有率军前去救援,导致了关羽全军覆没的悲惨结果。
诸葛亮抓住这个机会,在刘备面前大肆指责刘封不忠不义,应该对关羽的死负主要责任。如果刘封早一点出兵救援,关羽就不会被孤立在敌境,丢掉性命。
诸葛亮心思敏锐,立即把握住了这次失败的关键点。他决定把刘封推出来背锅,让他成为关羽兵败的替罪羊。其实,刘封之所以没有积极援助关羽,也是有他的难处。
虽然关羽向他求援,但并没有刘备的正式军令,调动重兵并非易事。而且上庸的兵力有限,轻易出动会导致当地防务空虚。
刘封必须慎重考虑全局。但是,诸葛亮巧妙地避开了这些细节,只单方面指责刘封因为不肯救援导致关羽的失败。他故意曲解事实,将刘封描绘成恶意的小人,以转移刘备对自己的追责。
诸葛亮想保官职,对刘封造谣陷害,让刘备对刘封心生戒备,怀疑其存异心。
刘备对刘封的才能和忠诚并无怀疑,但关羽是他的结拜兄弟,因此他对刘封的这种行为感到非常不满。此外,诸葛亮的话让他开始怀疑刘封是否正在觊觎他的王位,这可能会对太子刘禅的地位构成威胁。
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下令刘封回朝,并在成都强迫他喝下毒酒,导致他去世。尽管刘备一直对刘封寄予厚望,因为他看中了他的才华和勇气,但诸葛亮不断暗示刘封的野心过大,这让刘备开始动摇。
刘备开始思考刘封过去的行为,虽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也许刘封心术不正,只是没有暴露出来。他不救援关羽,可能是想减少一个竞争对手,以便谋取自己的地位。
这种怀疑日益加深,使得刘备对刘封的信任出现了裂痕。他坚信,即使刘封现在没有野心,将来也可能产生,到时候肯定会对太子的地位构成威胁。
为了防微杜渐,他决定趁早加强防范。
在诸葛亮的鼓动下,刘备决定立即除掉这个潜在的威胁。他命令刘封返回朝廷,表面上是为了查看荆州战况,实际上却设下了一个陷阱。
如果刘封不返回,那就等于证实了他另有企图。刘封万万没想到,自己因为救援关羽这件事,会被刘备误会至此。当初关羽来求救的时候,他也曾经犹豫过,但最后还是没有出兵。
然而这个决定,却被刘备和诸葛亮误会成了蓄意背叛,最后只能以死来洗清罪名。
刘封并非有意背叛,他的决定更多是出于现实考虑。他无法调动大军去救援关羽,关羽也没有正式的军令。然而,诸葛亮却将他的选择曲解为有意置关羽于死地,这导致了刘备对他的猜忌,最终他只能以死谢罪。
在他临终前,他感慨万千,他后悔没有听从孟达的建议直接投奔魏国,而是回到了成都,这最终导致了他的生命终结。
当曹操册封孟达为帅都督时,孟达还特意写信劝刘封投降,但刘封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这成了他生命中无法挽回的错误决定。
刘备并未对关羽战败的责任追究,而是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刘封。诸葛亮也因此得以稳坐丞相之位。只可惜,刘封英年早逝,成为了这场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
诸葛亮终于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替罪羊。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不减反增,他坚信诸葛亮能够稳定局势。
刘封不幸不明真相,仍然期待着刘备的重用,于是毫不犹豫地回到了成都。然而,迎接他的却是生命的终结,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刘封的冤死使诸葛亮的地位更为稳固,但这场胜利却建立在无辜者的生命之上。三国英雄们表面上的和睦相处,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心斗争和暗流涌动?
历史的复杂深沉,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在赞赏三国时代的美谈时,也应该记住其中可能隐藏的无奈和悲情。
权力的争斗自古以来都伴随着腥风血雨,诸葛亮为保其地位不惜牺牲刘封,展现了三国谋士内心的另一面。历史并非只有正面英雄的传颂,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在惊叹于三国风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历史有更深入的洞察。只有真正面对历史的多元真相,我们才能对过去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汲取历史的智慧,更好地掌握现在,创造未来。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