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即可快速匹配海量岗位,指尖轻点,岗位秒达”……这几天,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30分钟就业服务圈”模式,赢得调研组一行点赞。
近日,“人社系统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举办,与会代表共同调研浙江就业技能培训相关创新范式。调研中,余杭区仓前街道备受关注,其打造的“岗位需求+技能培训+评价定型+就业服务”全流程体系,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就业综合体”,成为浙江搭建居民“家门口”培训就业全链条的缩影。
指尖点触“家门口”工作
余杭区仓前街道就业服务站的就业专管员陈娟的工作手册上,记录着辖区327名农民工的就业需求。“李红军想换份离家近的工作,成云风希望参加叉车培训。”这种动态台账管理模式,让服务从“等人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杭州千年舟集采贸易有限公司的徐州籍辅助工李红军,就是通过专管员推荐,在离家15分钟车程的厂区找到新岗位。
36岁的宝妈张月贤,一直渴望能有份自己的事业,但又不忍心放下年幼的孩子。在就业服务站的牵线搭桥下,张月贤成功找到一份为她“量身定制”的工作——手工串珠。“11点上班,下午3点半就能回去接孩子放学。”弹性工作制下,张月贤按计件拿报酬,既能照顾孩子,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入。
52岁的赵保群,以往每日悉心照料孙子的生活,心中也始终有个未圆的梦: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赵保群想到了就业服务站——在“就业小管家”咨询台前,她打开微信小程序,手指尖触动屏幕,选好类别后,不出5秒钟,就收到百余个精准推送的零工岗位,“手机一扫码,工作来得比外卖还快”。
像李红军、张月贤和赵保群这样的灵活就业经历,都是得益于就业服务站对岗位需求的精准捕捉和深度适配。
打破职业“天花板”
技能培训是满足就业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余杭区仓前街道就业服务站,“培训—评价—就业”全链条服务模式拉近了居民求职与企业招聘的距离。
“菜场摊贩也能转型当主播!”在培训现场,一位居民感慨,依托杭州蓬勃的数字产业,即使零基础的中老年人,经过几天培训也能走上主播新岗位。例如“直播招聘师”特训班,以往的不少结业学员都转型创立了“新媒体招聘工作室”,专门给周边电商园、直播间提供对接主播等服务。
该街道就业服务站邀请了16家优质培训机构入驻,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将职业技能公共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让居民们在30分钟内即可有针对性地提升技能。尤其是基于企业的岗位需求开展“订单班”项目化培训,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
以仓前街道为样板,“30分钟技能培训圈”已逐步推广至余杭区12个镇街,270余家人力资源机构、11家零工市场、16家培训机构层层联动,将无人机驾驶、互联网营销、养老护理等32个工种培训送到“家门、厂门、村门”。目前,该区技能人才总量达27.09万人,其中持有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三级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10.15万人。
提升职业竞争力
余杭区仓前街道就业服务站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设“订单班”,实现“结课即上岗”。
“上岗”不是终点。培训结束后,服务站还会围绕技能培训内容,联动高校等评价机构开展职业工种评价,并及时组织结业考核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助力学员考取相应职业技能证书,以权威认证提升学员职业竞争力,实现技能提升与职业资质认定的有效衔接,既实现“技能照亮前程”,又真正满足企业需求。2024年以来,服务站已助力1200余名学员通过专业机构认证,获取职业发展的资质证明。
同时,余杭区也在同步支持企业牵头打造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推动区内企业与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现代技工学校等学校合作,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订单班”“冠名班”等特训班,大幅提高企业招用率。当地还支持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钱江制冷压缩机集团有限公司等区内61家企业创建技能型企业,通过企业内训、技能传承等方式,进一步赋能技能人才成长。 (记者 卢刚)
下一篇:河北:夏粮实现“三个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