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北京市平谷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增速位居全市首位;乡村振兴指数排名全国第58位,较去年跃升20位;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这一连串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平谷区坚定不移探索“高大尚”(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
“我们始终牢记市委赋予平谷‘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的目标任务,奋力将这片承载着悠久农耕记忆的土地,打造成为展示农业强国建设的首都窗口,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贡献平谷力量。”近日,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在北京市“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坚定地表示。
科技突围: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质变飞跃
平谷区作为农业中关村建设的主阵地,肩负着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责任。
过去五年,这里见证了一系列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DNA芯片“凤芯壹号”成功打破国际垄断,国产种鸡、种蛋实现历史性出口“零的突破”,沃德系列白羽肉鸡填补国内空白,基因编辑抗蓝耳病猪实现100%抗病。这些重大成果的取得,标志着平谷正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道地药材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相继落户平谷,研发的“中甘”系列甘蓝、“中农”系列黄瓜等新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达百万亩,其中6个甘蓝品种入选全国十大品种。
更令人振奋的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农业微生物国际创新研究院已正式启动建设。其中,国农港一期11个项目计划于2028年全面建成投用,二期项目也将于2027年进入全面建设期。未来,这里将集聚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创新基地,形成农业科技创新的“集群效应”。
科技创新正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平谷区前瞻布局食品营养及合成生物等前沿产业,建设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打造北京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已集聚紫光园等52家食品企业。今年打造的农业中关村“零号店”,成为集中展示、售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让市民可以零距离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科技变革。
今年年底前,平谷将建成310万平方米高标库,规模达到全市现有高标库面积一半以上,加快形成“大农业大食品大物流”的产业格局。下一步,平谷将全面推进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建设,加快打造洳河畔农科城。
生态变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生态是平谷的立区之本。过去五年,平谷区先后创建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年更成为北京首个全国碳达峰试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平谷坚定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平谷区创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推出了一批V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试点,以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引领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一体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平谷的水环境取得突出进展,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国家地表水考核改善排名中,平谷的两个水断面排名全国前两位。推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全力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体系,让平谷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在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上,平谷区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和农业科技场景资源,发展研学文旅经济。目前,平谷已启动实施了研学文旅“十个一”工程,今年年底前将全面推出农科探秘、生态守护、文化传承、红色记忆、体能挑战五大主题研学线路,打造一批集农业生产、科普体验、国防教育、应急演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研学目的地。
与此同时,平谷区立足首都农业大区定位,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发展乡村直播电商产业,“一村一直播”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土特产”焕发新活力。以“科技桃、文化桃、诚信桃、致富桃”打造“平谷大桃”品牌,今年平谷大桃批量出口新加坡、非洲加纳等地,传统农业正在加快转化为富民产业。
近年来,平谷区乡村振兴亮点频现。创建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北京市“百千工程”示范片区,建成桃源里欢乐田园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平谷正成为集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京郊微度假目的地。
开放聚才:从“京郊热土”到“国际舞台”的能级跃升
平谷区正加速成为农业领域国际交往的重要舞台。
五年来,平谷成功举办世界休闲大会,推动世界休闲组织北京代表处落户;连续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全球农业合作的《平谷共识》;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永久性会址正式落户。这一系列国际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平谷逐渐成为首都农业领域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开放的步伐越迈越稳。平谷将更好地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国家农业外交高地。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将于明年3月开工建设,打造农业领域国际交往“会客厅”。在明年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期间,平谷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共同发布《农食体系动物福利共识》《全球区域适配型可持续农食标准》等重要成果,在国际合作与标准认定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中欧农食产业园、同一健康国际合作科学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将陆续落户,让平谷成为农业科技交流的重要枢纽。
所有的宏伟蓝图最终都需要人才来支撑和实现。平谷区深谙此道,着力营造“爱才、懂才、聚才、兴才”的发展环境,先后发布“平谷人才十条”“支持青年人才发展六大计划”等政策举措。通过连续举办“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建设117个“博士农场”,落地32个科技小院,吸引13位院士、411位博士来到平谷当“农场主”。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艺术游民”计划,打造大地艺术节,集聚各方青年才俊赋能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市建共管国农港学校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国际化社区将于明年底达到入住条件。平谷将为广大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着力打造大学生在京创新创业“第一站”,让平谷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热土。
平谷,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站在“十五五”的历史起点上,平谷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农业中关村建设为牵引,奋力实现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的目标任务。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芦晓春
上一篇:“小茶叶”成就“大事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