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射雕”三部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驱逐胡虏,光复汉室。但令人意外的是,完成这个使命的人不是郭靖,不是杨过,也不是张三丰,他居然是张无忌!这就令人想不通了。
一、为何张无忌能驱逐胡虏,光复汉室?
张无忌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或许是幼年时家庭剧变以及江湖凶险经历在他心里产生了阴影,所以他很讨厌江湖上的尔虞我诈,当日在昆仑山福地练功时就打算隐居此地,可惜因太过思念张三丰,才不得以“出山”。
他没有领导才华,不懂行军打仗的要领,有的只是一身的武艺,这样的人按理说适合在武林中称霸,却不适合在战场上争锋,更不适合在庙堂里争斗,可令人意外的是,他居然做到了,“射雕”三部曲的使命,就这样被他给完成了,他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运气与慈悲之心。
中原武林有两个矛盾,第一:明教与六大派为敌,所以无法顺风顺水实践“驱逐胡虏,光复汉室”的使命。第二:赵敏太强,是中原所有门派的克星。而张无忌的出现,正好解开了这两个矛盾。
首先他运气好,所以练成了“九阳神功”与“乾坤大挪移”,因此有了营救明教的实力,光明顶上他一人独斗六大派高手,若将张无忌换成萧峰、杨过、郭靖等人的话,六大派与明教仇怨可能会变得更深,萧峰、杨过是主动型人物,一旦出手,很可能将局面打成一个无解的地步,而郭靖虽然仁慈,但言语表达不顺畅,因此也容易使矛盾更深,唯独张无忌不一样。
他本着以德报怨的心思,遂一举化解了六大派与明教的恩怨,而万安寺中,因他过人的魅力,也终于自赵敏手中救回六大派高手,自此中原六大派与明教达成了共识,而明教才能顺风顺水、将心思全部用在抗元大业上。
话说郭靖当时的条件比张无忌更好呀,当时武林群雄都服郭靖,襄阳大战英雄大会江湖邀请了半个武林,除此之外更有黄药师、杨过、周伯通、一灯大师等人相助,为何张无忌能够完成使命,而郭靖却不行呢?
二、那个叛变的人
论武功,郭靖不输张无忌;论人脉,郭靖也非张无忌可比;论行军打仗的能力,郭靖更比张无忌高出一大截,可结果却是郭靖战死襄阳城,张无忌反掌定乾坤,这就令人想不通,所谓事出反常必有鬼,事实证明的确有“鬼”,郭靖身边有一个人叛变了。
郭靖不是官,虽然襄阳守城吕文焕很听他的话,虽然在他在武林中的声望如日中天,但他毕竟不是官,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他所能决定的,所以襄阳城一直隐伏这个极大的隐患,直到《神雕侠侣》十三年后,这个隐患被忽必烈找到了,他成功地利用这个隐患,攻破了襄阳的城门,这个隐患就出在吕文焕身上!
众所周知,金庸小说扎根于历史时间,而历史上襄阳城之所以被攻破,原因就在于守城吕文焕背叛了他,据历史记载,公元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吕文焕和儿子出城投降,归顺了元朝,襄阳因而失守。
也就是说吕文焕不是因为襄阳失守而叛变,而是因为叛变才导致了襄阳城的失守!孔子曰: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襄阳城乃至于南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萧墙之内”,郭靖武功虽强,作战能力虽然精妙,但他毕竟不是襄阳守备,而吕文焕的背叛直接导致襄阳士兵变为一盘散沙,郭靖再无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