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据日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案例通报,2025年某市公安局以“战况统计”为名,面向基层公安机关变相开展考核。考核体系庞大繁杂,市公安局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均对县级公安机关开展考核,共制定几十个考核细则,其中一些考核指标不够合理精准。频繁开展排名通报,市公安局每月对月度考核成绩进行排名并正式印发。
为完成考核任务,基层公安机关需要报送工作台账、会议照片、宣传稿件、手机截图等大量佐证材料,负担较重。还有的县在综合考核中将违规开展的创建示范活动纳入指标体系,有的镇村为迎考需准备大量台账资料,加重了基层负担。
说实话,在当下基层减负纵深推进的情形下,仍然开展如此之检查考核,实在令人有些费解,可以说条条涉及增加基层负担问题,招招都涉及形式主义现象:一是考核体系庞杂,几十个考核细则,该有多少项考核指标?说了要大幅精简考核指标,怎么还会如此庞杂?
二是每月开展排名通报,这是早就被明令禁止的做法,哪怕是变相排名也不行的。
三是涉及台账、照片、截图等佐证资料,属于典型的刻意留痕,形式主义明显,不少单位都已经摒弃了这种留痕之做法。
四是基层创建示范活动已经明令禁止,还敢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令人大跌眼镜。
我不知道这个公安部门,是没有认真学习领会“督检考”的形式主义表现?还是根本就没有将基层减负工作当回事?
只要是认真学习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及此前通报的各种典型案例,都能从中找到对应的禁止条款。不知道何故如此?
值得关注的是,类似这样的考核体系,在其它地方是不是也依然存在?或者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
面对如此庞大繁杂的考核体系,以及频繁排名通报的考核压力,基层公安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位派出所长坦言,现在基层公安工作压力大、难度大,越来越干的有些困惑和吃力,说过去主要强调打击,完成打击任务就可以了;现在强调主防,强调基层基础、基层稳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等。还有因为防控不力引发的案件,面临的问责压力。
他说,就这个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他们派出所包括民辅警就十多人,去年警情有四百多起,派出所参与处理的矛盾纠纷有一百三十多起。要定期开展矛盾摸排,能力有限,有心无力,不仅人手少,而且辖区范围广,加之有很多纠纷并非治安纠纷,靠派出所也解决不了。何况派出所还要其它大量的工作要做,包括有些文山会海、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事务。
在这位派出所长看来,基层工作还得要有重点,不能像上级机关那样,样样都要抓,样样都是平均用力,就像考核体系,如果上级各个部门都要来考核基层,那么就很难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了。
他认为,基层派出所主要是干好两件事:一件是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案件和每一起警情,这应该是重中之重。
现在有些小案件除了报案登记之后,似乎就没有下文了,连基本的调查走访都没有。而案件虽小,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大事。
再一件就是做好基础工作,特别是关于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真正做到情况明、底子清。
最令人担心的是,在上级各种考核检查和问责追责的压力下,一些基层派出所陷入了庞大的“留痕”“避责”当中,这实在需要引起警惕。
毕竟,一个几乎全部靠实战的部门,如果陷入“留痕”大战,该是何种局面?
上一篇:12306回应误了火车如何改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