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垛庄镇北端的圣水泉村,曾经吃水困难,出行不便,村集体收入薄弱,村庄发展落后。近年来,圣水泉村坚持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春风的吹拂下,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种植青石山小米,开展品牌运营……自此,圣水泉村走上了一条以“村社农一体化”为特点的蝶变升级之路。
选准一个带头人
圣水泉要发展,必须有个好的带头人。圣水泉村自2021年换届后,在外优秀企业家何继东回乡任职,担任党支部书记,何继东上任伊始,便从村民最关心、最烦心的事入手,先后自掏腰包200万元为村里修路、治水、安路灯,种花种树美化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工作之余还到村民的田庄地头,听他们说心里话,征求他们对村里的意见,村民们逐渐认可了这个在外能人,从企业家变成了村里的店小儿,大家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更有甚者把表扬打到了12345热线,村民的拥护让他更加充满了干劲。
同时,何继东找准了“强班子、带队伍”这个治村之“匙”,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定期召开党员会,学习政策、研究事务、交流心得,并要求每个党员要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村里的大事小情,逐渐把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拧成了一股绳。心齐了、气顺了,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发展一个拳头产业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有没有富民产业。圣水泉村是青石山,种植的小米一直是品种优,营养价值高,但村民的种植没有形成规模,质量也参差不齐,在垛庄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圣水泉村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将小米种植产业定为了发展方向。起初,村民们种植小米的热情并不高,认为山地产量没有优势,且收购销售困难,小米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高,都在观望状态。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打响圣水泉村青石山小米品牌,唯一的办法就是带领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圣水泉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购置加工设备,打开销路,开展以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小米的一体化托管服务经营,并且合作社免费为村民提供优质高产耐旱谷种,收购价也高于平均市场收购价,村两委和党员率先带头参与种植,村民只管种植,安心当“甩手掌柜”,彻底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种植起了小米。
2023年圣水泉村联合带动周边村种植青石山小米规模达3000亩,产量突破100万斤,通过与帮扶企业对接、秦皇岛商会合作、清照大厦展销等多种销售方式,去年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近70万元。
年逾90岁的孟祥明老两口,他们种植的谷子丰收超2000斤,合作社统一上门收购,老两口赚到了10000元,心里乐开了花!
打造一个生产基地
青石山小米产业发展获得成功,就要再接再厉扩大优势。圣水泉村紧抓“三变改革”契机,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盘活原圣水泉小学闲置资源,打造小杂粮产业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将圣水泉青石山小米优势辐射为小杂粮产业发展优势。目前,圣水泉村除小米产业外,还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粉皮、粉条、豆腐豆浆等系列产品,不仅进一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还就近吸纳村民务工,解决就业50余人,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上班。通过近三年的发展,圣水泉村通过小杂粮产业的发展让大家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成为产业带动“龙头村”,走出了一条“小杂粮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