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闫雯雯
2020年,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的第三年。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院长、天府永兴实验室减污降碳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罗彬,了解“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的“四川力量”及“双碳”相关工作对公众生活的可能影响。
“双碳”实现:
或给公众生活带来巨大改变
资料显示,“碳达峰”是指在某个确定的年份前,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处于增长阶段,而在该年份到达的时间点上,年排放量达到最大峰值后不再增长;“碳中和”则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双碳”目标听起来宏大遥远,但罗彬认为相关工作的推进对公众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比如我们现在已经能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对于公众来说,不只是实现‘减污降碳’的一些目标,还能帮助他们节约开支。据我们估算,全电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成本大约是燃油汽车的1/5~1/10。”
而我国在经历“碳达峰”后在面向“碳中和”要求的期间,公众的生活可能会迎来巨大的改变,比如一些建筑物能基于新能源的开发应用与人工智能的管理,实现能源的自洽供给。
“其实目前,已有一些技术可以令小型单体建筑在光热条件较好的区域实现能源的自洽供给,包括通过光伏发电、地热资源利用来实现整个建筑物的照明、空调、新风系统,甚至热水的供给。”罗彬举例道。
今年是提出“双碳”目标的三周年,罗彬认为这期间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双碳”实践从顶层设计发展为全社会的行为和行动。
他看到,我国在市场机制方面,多层次碳市场建设初步成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CCER重启工作加快推进;在能源革命方面,能源结构加速调整,一些化石燃料使用正在开始减少,可再生能源的配置和使用增加;在产业升级方面,高碳排放的行业转向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碳捕捉、封存、减排等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速发展;在消费观念方面,公众重视并购买低碳、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新能源汽车。
碳大脑智慧管理平台:
AI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全国各地都做出了相应行动。在四川,天府永兴实验室于2021年12月23日正式揭牌,实验室坚持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集聚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战略性、前沿性、稀缺性科技创新资源,强化创新策源功能,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围绕创新政策机制,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形成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政策技术体系,瞄准国际前沿、国内领先、四川特色、低碳产业要求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科技动力支撑。
天府永兴实验室
来到天府永兴实验室大楼,可以发现一幅特别的数字地图,上面实时显示着四川各地的“碳数据”。这是由天府永兴实验室研究团队打造的一个“碳大脑智慧管理平台”。
该平台是集大数据、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于一体的区域综合性节能减排示范平台,贯通减污降碳数据的感知、通讯、分析和应用全环节,覆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提供区域碳排总览、能耗双控碳数据等,能为政府精准施策、企业实施有效碳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罗彬和“碳大脑智慧管理平台”
罗彬是该项目的参与人之一。据他介绍,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碳大脑智慧管理平台”可以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智能化、可持续化的解决方案,完成碳监测、碳预测、碳减排工作。
例如该平台能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对能源进行精确预测和优化调控,使能源消耗更加合理高效,如在碳排放较高的建筑领域,通过应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分析建筑能源的使用情况,智能调控能源设备,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碳排放的减少。
目前,此项目正处于验收阶段,项目成果将为后续建立减污降碳协同综合评估平台奠定基础。项目团队还计划在平台的现有功能上开发融合减污降碳非线性调控关键技术,以推进全省及地方以及不同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未来关注焦点:
将四川优势绿色产业做大做强
在罗彬看来,在实现碳达峰方面,四川具有多种优势,包括清洁能源优势、绿色低碳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和政策优势。
例如从产业方面看,四川省水、风、光、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产业,晶硅光伏、能源装备等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动力电池、钒钛、新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快速发展。此外,四川省经济发展稳定,有足够且持续的财力支持碳达峰所需的投入,如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
从科研方面看,四川省内有多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碳中和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聚焦碳中和领域“卡脖子”难题进行集智攻关,正在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探索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路径。
“在后续过程中,如何将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是我们关注的目标。”罗彬说道。他认为,未来应该把这些产业放到助推“双碳”目标的政策体系下,在四川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们希望不只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实现目标,还希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如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到一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壮大上面。”
上一篇:砂涌发生时该如何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