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吸引青少年?沉浸式音乐会值得点赞
原标题:博物馆如何吸引青少年?沉浸式音乐会值得点赞
12月16日晚,坐落于周家嘴路3678号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迎来一场精心策划的印刷文化与国乐文化融合的亲子主题音乐会“时空印画”。非遗音乐与近现代出版的时空碰撞,是工尺古谱中传承的瀛洲古调,是照相铜板上留下的无名琵琶琴姬,是机械铿锵声中奏响的近代出版旋律,也是龟兹石窟中穿越千年的乐舞飞天,还有科技电流与古乐文化碰撞交织的绮丽幻境,活动将每一层场馆做了时空划分,对馆内文物做了精细发掘,堪称“量身定制”的传统文化之旅。(12月17日上观新闻)
今年以来,青少年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某短视频平台《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中显示,00后中爱看博物馆相关视频的人,相较其他年龄占比更大。
青少年由于知识积累相对不足,沉浸式体验更容易受到他们欢迎。今年以来,花样翻新的文物与博物馆叙事方式不断出现。国家博物馆推出的“数说犀尊”展览,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红外感应、AOA定位、增强现实等多种数字化手段展示馆藏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组织策划2023“时光博物馆”流动展览,“实物+影像+互动体验”组成的展区,呈现着新时代十年的非凡成就;“云游敦煌”小程序内上线了全球首个运用游戏科技打造的新一代“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项目;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以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带给年轻人“展览+戏剧体验”的新模式;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发的《金沙之夜·回望长安》剧本游......
此次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上新”沉浸式音乐会,又填补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的空白,让青少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共鸣”能“共情。
博物馆馆藏照相铜版上有琵琶女形象,那就来一场琵琶演奏会。演奏家妆造以瀛洲古调《月儿高》,复原了馆藏文物照相铜板的琵琶女形象。这首曲目采用《月儿高》的工尺谱作为主要视觉元素,以此显示音乐与出版密不可分的关系;博物馆里有印刷工坊,原创曲目《申东击西》在这里开演,演奏家们在沉睡的古老印刷机械旁演奏出隆隆的金属轰鸣旋律;在龟兹洞窟里响起的《耀》,两位演奏者扮演“日”与“月”,唐琵琶与五弦琵琶扬声拟日,抑声仿月,与壁画中的情境遥相辉映......
音乐无关年龄和学识,三岁儿童也能感受音乐之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以音乐来诠释文物,让青少年不再感觉与文物有隔阂,必将激发青少年对文物的兴趣,进而让青少年爱上博物馆。
当前,一些博物馆的展览活动还难以满足青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部分博物馆忽视了对文物本身的学术研究,没有对展览文物的内在价值、历史意蕴进行深入挖掘与深度阐释,为完成办展的数量指标而匆忙办展;部分博物馆没有遵循展览形式要服务于展览内容的基本原则,过于注重刺激眼球的数字技术应用。这一切都显示出相关人才的不足,特别是策划一场有水平的展览绝非易事,既要有财力上的支持,更要有专业人才。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这场沉浸式音乐会,邀请沪东工人文化宫协办,上海东宫艺术团的琵琶演奏家们以琴弦为媒,乐声为引,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画之旅。这种共享人才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缺失的尴尬。
总之,博物馆人的研究水平、策划水平、人才共享水平,决定了博物馆的水平。只有克服重视硬件建设而轻视软件建设、重视文物收藏而轻视人才培养、人才共享的问题,让用展品“讲故事”的人发挥更大作用,博物馆才能赢得更多青少年的心。(丁慎毅)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