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根据《明史》记载,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宦官之祸,于是“尝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是朱元璋的后代子孙们却将这个规定违反得彻彻底底,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不但没有禁止宦官干政,反而之后明朝历代皇帝,身边都有一个几欲只手遮天的权宦。
西厂的第一任提督汪直便是其中一个,其作为明代太监中的“泥石流”,行事狠辣专擅弄权,却是明朝少有善终的太监。汪直在入宫之前是广西瑶族人,因为瑶族人叛乱,幼年的汪直被俘虏进宫后净身为太监,当时只有五六岁的汪直被安排到了万贵妃宫中。
▲万贵妃剧照
01
万贵妃原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保姆,她比朱见深大17岁。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在朱见深16岁登基的时候,万贵妃已经33岁。但是由于,朱见深对万贵妃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所以万贵妃非常得宠。史书上没有汪直具体的年龄记载,但是大概推算一下,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他进宫的时候,万贵妃至少比他大30岁以上。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在汪直进宫前不久,万贵妃刚刚失去自己的儿子。所以汪直在进宫后,应该很得万贵妃宠爱,汪直不但生活优越,而且得到了万贵妃的亲自教导。
长到10多岁的时候,汪直便已经能力非凡了。由于万贵妃宠冠后宫,朱见深对万贵妃已经不是宠爱,而是依赖,所以必然常常到万贵妃宫中过夜,汪直便得以在皇帝面前常常露脸。
▲明宪宗朱见深剧照
后来,道士李子龙和太监韦舍两人合谋,欲行不轨之事但被发现后诛杀,朱见深想要彻查此事,便派汪直和锦衣卫去暗查。这是汪直第一次展示自己的才能,朱见深对汪直的密报非常满意,从此对他愈加信任。
02
而此时朱见深也需要别的势力来节制东厂,便在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另外成立了一个西厂,西厂与东厂一样同样是特务机构,但是权力比东厂更大。
汪直便成为西厂的第一任提督。按照汪直进宫的时间推算,他此时最多十五六岁。
汪直能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当上西厂提督,一个原因是他在最合适的时候得到了朱见深的信任,另外一个原因是朱见深有意设立另外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特务机构。
▲汪直剧照
而汪直有朱见深和万贵妃撑腰,再加上自己能力出众,在刚执掌西厂的时候,另外一个大太监覃力朋,不但肆无忌惮地贩卖私盐,还殴打县城官吏,打死一人。汪直将此事报告给了朱见深,朱见深因此觉得汪直能够明辨忠奸,更是信任有加。
当时还有一件杨晔案。杨家因横行乡里残害人命,被仇家告发,不得不逃到京城躲在自己亲戚家。因为害怕西厂要处理他们,便托人向汪直的下属韦瑛求情。韦瑛不敢把这件事瞒着汪直,便据实相告,汪直不但抓了杨家父子和他们的亲戚,而且施以酷刑。最终定案时,这件事牵连甚广,朝中大臣对此甚是不满。
再加上汪直行事毫无忌惮,屡兴大狱,引来无数弹劾。在弹劾他的奏章中,通常以汪直太过于年轻加以攻击。
▲汪直剧照(左)
03
但是朱见深并未处罚汪直,其中有个主要原因是汪直对朱见深非常忠心,他不会因为大臣讨好他,就在朱见深面前加以美言,反而一些正直清廉的官员虽然对汪直并没什么好脸色,他也并不会因此而诋毁诽谤。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朱见深对他照样非常信任。汪直是朱见深手中一把非常好用的利剑,对于朱见深来说,坏名声都让汪直背了,他只需要在有用的时候使用汪直,没用的时候将其革职便可掌控。所以朱见深也没去管大臣们的弹劾,照样重用汪直。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建州女真来犯,朱见深派汪直监军。这个时候的汪直,大约也才二十岁,便在各地辗转作战,与武将一起分别击败了建州女真、鞑靼、可谓军功赫赫。朱见深对他的封赏已经到了身为一个太监的上限。
因为太监没有办法升职,只能加食米,一年12石是一个级别。当时朱见深一次性给汪直加了三百石,这是在明朝对一个太监前所未有的重赏。
并且朱见深还让汪直直接总督军务,统管各地官兵,准许先斩后奏。
▲汪直剧照
汪直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人不在皇帝身边,所以朝臣们赶紧趁此机会上书请求撤掉西厂,朱见深权衡之后终于同意。此后朱见深将汪直召回京城将其降职。谁知在汪直离开大同之后,当地便打了一场大败仗,并且意图隐瞒,朱见深得知后大为恼怒。
结语
此后史书上便少有汪直的记录,《明史》中记载:“然直(汪直)竟良死”。所以看起来应该朱见深也没有杀他,还是让他得以善终了的,只是汪直被后世唾骂百年,形象极为不堪。但在《明史》中对汪直的描述多有前后矛盾之处,整体看起来汪直只能算得上是个“权宦”,还没到权倾朝野的地步,而且皇帝完全能将之控制。
参考资料:
《明史》
《汪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