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5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促进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预防减少“小胖墩”,需要从早从小抓起,预防关口前移。
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图片来源:中国网
如何预防和减少儿童肥胖现象?沈海屏指出,要开展孕期体重管理。女性在孕期保持体重合理增长,有利于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同时也有利于胎儿体重保持在合理范围,减少巨大儿发生,能有效减少宝宝日后肥胖发生的几率。
“预防儿童肥胖,关口要前移,要从孕期体重管理起步,从保持胎儿适宜体重开始。”
沈海屏表示,各级助产机构结合孕期保健服务,全程为孕产妇提供至少5次孕期检查,评估孕产妇健康状况和胎儿生长发育状况。期间也开展孕期体重监测和营养评估,指导孕产妇合理控制体重增长。对于体重指数大于25、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的孕产妇,分别标记为黄色和橙色,依托助产机构的营养门诊,抓好黄色一般风险孕产妇的体重控制,做好橙色高危孕产妇体重的专案管理,以控制巨大儿发生。“2023年,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了93.5%。”
沈海屏表示,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同样重要。我国已经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免费为城乡0-6岁的儿童提供13次健康检查。我国还强调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将体重监测作为儿童健康检查的重要内容,对于评估为体重超标或肥胖的儿童,依托营养门诊加强咨询指导。
她介绍,具体而言,3岁以内的婴幼儿,如果评估为超重,主要开展营养喂养咨询指导,倡导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合理添加辅食,保障营养均衡又防控体重超标;针对4-6岁学龄前期儿童,指导家长通过调整孩子进食种类和总量,加大运动量,使孩子能控制和降低体重。
“根据调查数据,我国6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达到了7.9%。”她表示,要加强对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我国积极推进医校协同,鼓励医务人员担任中小学校健康副校长,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超重肥胖学生加强自我管理,通过减少进食、增加运动量来促进减重减脂,对于有需要的学生,及时引导其到医疗机构开展个性化饮食、运动和行为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