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年会召开。会上,多位专家提出了中医药对治疗抑郁症、卒中、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
首先是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情感症状、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3个部分,而我国抑郁症患者躯体不适的症状发生率较高。在抑郁症的临床诊疗中,对于存在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中医药具有优势。
由国家卫健委功能性脑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谢鹏教授牵头,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专家共同努力下,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9家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共同开展了“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的随机、双盲、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对该类患者的情绪症状、躯体症状、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改善。
第二是卒中。谢鹏表示,卒中类患者往往比较信任中医药,在全国调查中,75%卒中患者都服用过中药或中成药。卒中患者中以老年人群居多,这类人群往往存在基础疾病,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常由于服药会导致出现很多胃肠道不适。中药相对安全性较高,对于这类患者更容易接受,服药依从性更好。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三-五届常委兼脑与脊髓损害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彭英教授也认为,中医药在预防卒中和卒中康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预防上,中医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及对高血压、高血脂有降压、调脂作用的有循证依据的中成药。有些患者对抗血小板药非常敏感,服用后牙龈出血、胃出血等,可以有更多中成药的选择。
在卒中的康复治疗方面,如卒中后抑郁、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中药和中医治疗手段等改善预后,降低复发风险。因此,越来越多指南共识推荐中西医结合应用防治卒中。
第三是认知障碍。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晓春教授表示,目前阿尔茨海默病主动就诊率和有效治疗率都较低,晚期可选择的治疗药物只能控制或改善症状,不能带来疾病的根本治疗,无法延缓疾病的进展。
陈晓春表示,痴呆在中医理论中主要被认为是肝肾亏虚、痰浊蒙窍,“我们临床上也可以看到许多临床表型与此有关。尤其对于早期认知损害的患者,采用中医药方式或中医技术手段干预有其特色和优势。此外,在社区人群中,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已成为认知障碍防治的重要手段。”
第四是睡眠障碍。失眠障碍的治疗措施繁多,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如改变生活规律、生活习惯、体育锻炼、饮食等。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玉平教授表示,心理治疗是必要的,失眠并非单纯的失眠,而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主要表现为焦虑、警觉性过高、烦躁等,调整好应激状态,去除焦虑诱因,失眠就会明显缓解。
“失眠病症与偏瘫、癫痫等不同,脑损伤程度较低,中医药对其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如烦躁、焦虑伴失眠等中医认为是肝郁火旺盛,用舒肝解郁胶囊有一定的效果;对于气血亏虚导致的失眠,则采用补益气血的中药调理。”王玉平认为,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失眠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期待更多高质量循证证据支持,便于中西医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