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召开。会上提到,要深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包括加快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西部科学城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如何推动成渝进一步探索构建市场化程度更高、上下游配套协作更紧密的产业共同体?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下简称“生物城”)推出的一张创新券即是“参考”。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万千气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实地探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1年,我们正式发布了创新券,生物城内的企业可用其抵扣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2023年,创新券的使用范围再次扩大。”生物城管委会产业部工作人员胡靖文告诉记者,创新券已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眉山、上海等地区。据悉,目前创新券已累计发放4229万元,撬动生物科技创新服务金额约2.4亿元。
创新券已累计发放4229万元
撬动技术服务合同总额约2.4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周期长、投入高,资金问题成了不少初创企业面临的挑战。成都如何缓解生物医药企业资金紧缺的困境?
“生物城推出的创新券可以理解为企业可使用的‘消费券’,是指生物城管委会支持域内企业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购买科学研究、检验检测、中试熟化、临床试验等服务而发放的配额凭证。”胡靖文解释,“企业可以直接用创新券抵扣与第三方平台的服务费用。”对于收到创新券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向生物城管委会兑现,“兑换周期不会超过两个月。”
这张创新券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从更大的角度看,这也为生物城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了契机。
“持有创新券的企业会在生物城内寻找可提供服务的平台。园区内的平台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还缺乏哪些领域的平台?这些问题,都能在创新券的发放、使用、兑换过程中获得答案。”胡靖文表示,“例如,我们发现了目前生物城高能级平台、医疗器械相关平台数量不足,以及研发型企业居多,临床试验、小试中试等环节尚未涉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生物城进一步梳理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清单,深度了解了园区内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
2023年,随着《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创新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修订,创新券的使用范围扩大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成渝生物医药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从《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目前生物城已认定公共技术平台86个,覆盖成都、重庆、眉山、上海等地,其中包括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平台、西点科创大动物试验平台等。”胡靖文还提到一组数据,目前生物城已累计发放4229万元创新券额度,共撬动技术服务合同总额约2.4亿元,促成合作项目40余个。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将进一步深化成渝等区域的医药产业联动联建
政策好不好,企业的体验最为深刻。位于生物城的成都柏奥特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奥特克”),就是生物城首家申领跨区域使用创新券的企业。
便捷、快速、高效,是柏奥特克公共事务总监李静对创新券的第一感受。“2023年10月,我们在进行水痘和带状疱疹疫苗药理毒理学研究实验时,使用了额度为14万元的创新券,也达成了成渝地区的首笔创新券交易。”李静告诉记者,“这缓解了我们科研创新中的资金压力,同时让企业接触到了更为优质的合作伙伴。”
创新券也打开了企业“探索”的大门,为科技研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截至目前,公司已经申请了170万元额度的创新券,使用了70万元。”李静表示,后续,企业还会将创新券提供的资金援助,用在其他创新型疫苗的研发环节。
作为一家本土企业,柏奥特克公共事务总监李静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营商环境的建设成效颇有感触,“生物医药既属于战略新兴产业,也属于未来产业。近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成都正在不断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这让我们充满了信心、铆足了干劲。”
成果转化、降本增效、协同发展……一张创新券,不仅提升了技术供给端服务能力、加速了生物城药械品种创新研发进度,还进一步撬动了成渝两地市场需求,推动科创资源要素在双城经济圈内有效流动、高效配置。
“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企业需求,实施完善产业链细分领域相关平台,比如核酸药物、GCT、合成生物等领域。同时,还将加强区域联动,进一步深化成渝、成德眉资等区域的医药产业联动联建。”胡靖文表示。
红星新闻记者吕佳羽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