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西红柿妈妈!
之前我和老公带两个娃去农场里玩,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在那里还新交了一个朋友,那个男孩全程就喜欢说两个字,逗得我家娃哈哈大笑,说他是“随便”大王。
妈妈:你想玩什么项目?
男孩:随便!
妈妈:你想吃什么零食?
男孩:随便
妈妈:要不要加哥哥的联系方式
男孩:随便!
我家两个娃只觉得重复说两个字很搞笑,并不知道“随便”背后其实是男孩无声的抵抗,他或许在向妈妈求救呢。
只是这位事无巨细的妈妈,似乎并没有听懂孩子的言外之意,一个劲地跟我们解释:“我儿子就这样,总说随便,太没主见了,啥事都要我做主。有时候,搞得我真的很生气!”
我赶紧拉着这位妈妈拉到了旁边,并告诉她:孩子总爱用随便两个字打发你,可能是在向你求救,他希望你能多让他自己做主,能满足他的需求,能肯定他的努力和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蒂姆·墨菲曾指出:关系中弱势的一方,经常会采用非直接的方式向强势的一方表达愤怒。这些非直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拖延、故意激怒、暗中报复、躲避,都是隐形的攻击。
而孩子爱说“随便”,其实就是属于躲避中的一种方式。他没办法直接反抗父母,只能用这种委婉地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希望家长能够更公平地对待自己。
孩子之所以爱说“随便”,可能是父母做错了两件事!
一、家长干预太多,事事包办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的成长,不是依赖我们给他做了什么,而是他能够为自己做些什么。”
像我一个女性朋友琳琳,闪婚闪离,关键是她还怀着孕呢,真是惊掉了我的下巴。
我:你当初怎么突然决定结婚了呀?
琳琳:回老家相亲,我妈相中了,她说结,我就结吧!反正也就是找个男人搭伙过日子,随便吧!
我:那后来你怎么又离了?
琳琳:结婚后,他让我“不要啥事都听我妈的话”,所以我妈很生气,就让我离婚!离就离吧,随便了,大不了再找个我妈满意的男人!
我:可是你还怀着宝宝呢,怎么办?
琳琳:我妈说让我打掉!反正都如她意吧,我早就无所谓了!
我一整个无语死了,想不到“妈宝女”的性质恶劣到这种程度,她这是完全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了妈妈呀。
在我印象里,她特别爱说“随便”,买什么衣服、去什么公司上班、吃什么东西,她都得先问妈妈行不行,再去做。
她说:“我从小到大,一点决定的权利都没有,连上厕所,我都得按妈妈规定好的时间去上。慢慢地我就说随便,都让她替我做决定,结果我妈包揽的事情越来越多了。上大学、工作、结婚,她都要管。我后来就变成了没有她,我就做不了任何决定的样子!”
真是可悲呀,琳琳妈妈居然还不肯放手,事事要控制着女儿,琳琳虽然身体已经长成了“成人”模样,可是心智还是个孩子。
因为没有主见,琳琳在工作上表现平平,还被领导指责“没有干劲和创新”,所以她经常被炒鱿鱼。
在婚姻这个事情上,她太随便了,最后过得如此不幸。
如果屏幕前的你,发现孩子开始爱说“随便”,就要警惕了,自己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太多了呢?
适当地放手,才能养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二、父母长期打击贬低孩子
因为怕孩子做错事、走错路,所以很多父母会习惯性给孩子泼冷水,否定和贬低孩子。
比如孩子想学钢琴,有的爸妈就会说:“你都没半点音乐细胞,手指又短,肯定成不了钢琴家,就不要浪费钱学这个了!”
孩子想要帮父母的忙,但父母却说“你没做过,肯定做不好”,就这样拒绝孩子的帮忙了。
有一次,我在校门口接女儿放学,看到一个孩子拿了科技节的奖,她高高兴兴地告诉妈妈,期待得到肯定。
没想到他妈妈却说:“这个奖的含金量一般,许多孩子都能拿吧!你还是好好学习吧,争取期末考个好成绩,拿张三好学生的奖状!”
我看那孩子,一下子就焉了。
父母长期否定和打压孩子,孩子确实不会骄傲过头,也会省去许多麻烦,但是却破坏了他们最珍贵的东西—自信心。
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想法都是错的,不配拥有决策权。慢慢地,他们就会经常说随便,不再去努力了。
当然孩子爱说随便,也不全是父母的过错,有可能孩子天生有选择困难症,或者一直自卑、不自信。
爱说“随便”的孩子,意味着缺乏主见,将来在事业和生活上都会遇到很多挫折,甚至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为了让孩子能够自主自发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长就一定要改变!
①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
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做起,孩子想吃什么饭、去哪里玩、想得到什么奖励,尽量让他自己来决定。
如果他决定不了,有选择困难症,咱们就可以多提供一些选项,或者慢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大事上,像升学、从事什么职业,也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尊重他的意见,多让他参与到决策中来,他才更有动力学习和做事。
②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说吃饱了,咱们就不要说“才吃那么一点,怎么可能吃饱”。
孩子有没有吃饱,他自己当然有绝对的发言权,家长得尊重和信任孩子,别把孩子当低能儿看待。
只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会对自己有信心,在很多事情上,他才能有信心去处理好。
③要分清楚问题是孩子的还是父母的
有些父母特别负责,孩子一出现问题,就要马上出手解决,但其实这完全没必要。
在《PET父母高效能训练》一书中就清楚说到:面对是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要过度干预,而要学会积极倾听,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
如果是孩子做了某件事,对父母造成困扰了,那就是父母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解决问题,通过面质技巧,来让孩子愿意尊重你的需求,最终在双方都没有输家的情况下,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家长对此有疑问,可以买这本书好好研读一番。
做父母从来是不容易,但我们可以慢慢来,请不要放弃努力做一个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