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兰特-希尔宣布德里克-怀特将作为美国男篮第12人顶替莱昂纳德时,这一决定迅速引发了热议,尤其是新科FMVP杰伦-布朗的强烈不满。布朗的不满情绪甚至直指耐克品牌,认为其通过某种方式影响了美国篮协的决策。那么,为何怀特能够脱颖而出,而布朗却遗憾落选呢?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耐克品牌在美国男篮中的强大影响力。据统计,美国队12人大名单中,有9名球员与耐克或其旗下乔丹品牌有深厚的联系。这种品牌忠诚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球员的选拔。然而,仅凭品牌因素就断定布朗的落选是耐克施压的结果,显然过于片面。
实际上,美国男篮在小前锋位置上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想象。詹姆斯、杜兰特和塔图姆三位顶级球员的存在,使得该位置几乎无懈可击。即便布朗作为新科FMVP,其个人实力也难以撼动这三位巨星在球队中的地位。此外,塔图姆作为“根正苗红”的美国之子,其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也是布朗所无法比拟的。
另一方面,布朗未能入选的原因还与其个人态度有关。在美国男篮选拔过程中,球员的积极性和报国热情往往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然而,布朗在早前并未明确表达出自己为国出战的强烈愿望,直到名单公布后才表达不满,这无疑让他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相比之下,德里克-怀特则凭借其在防守端的出色表现以及被低估的进攻能力赢得了教练组的青睐。作为多次入选防守阵容的球员,怀特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坚韧和全面性正是美国男篮所急需的。此外,他在今年总决赛中的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场均贡献13.8分、4.8篮板和2.6助攻,三分命中率高达39.5%,成为了凯尔特人夺冠的重要拼图。
综上所述,德里克-怀特之所以能够击败新科FMVP杰伦-布朗成为美国男篮第12人,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品牌影响、位置竞争、个人态度以及实际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布朗而言,虽然此次未能入选国家队令人遗憾,但他仍有机会在未来的比赛中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