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掘,出土了著名的兵马俑。而后数次规模不等的发掘也是对陪葬坑的揭露。虽然古代文献中,记载了秦始皇陵被数次盗掘的情况,但是在现代,地宫部分迄今为止一直没有被考古发掘过。
我国是个非常注重丧葬的国家,在秦朝的时候陵墓建造技术就已经非常高了。一般大贵族的陵墓在建造之时十分注重恒温除湿,文物保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反而是最安全的。如果贸然挖之,很多珍贵的文物会因为氧化在几分钟之内迅速变色甚至变形毁坏。要知道当年兵马俑刚刚被挖出来的时候,身上都是披着光鲜夺目的铠甲,然而上面的颜料因为接触到了空气而迅速褪色,现在我们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
你知道秦始皇陵有多大吗?经过文物工作者几十年的勘探,测绘出秦始皇陵大约有60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那么大,陕西凤翔的秦景公一号大墓,是我国目前开采的最大的先秦墓葬,面积大约5300平方米,开采了将近十年,而秦始皇陵的面积是它的500倍,可以想象,如果开采的话,得用多少年?秦始皇陵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墙高30米,厚约四米,可想而知有多么坚固,就算用炮弹炸都不一定能炸开,他上面还有80多米深的黄土覆盖其上,从远处看就是一座山。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后世的郦道元也在其著作中称,始皇陵“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现代研究者的几次探测结果表明,秦始皇陵地宫部分的封土其汞含量超出正常值数十倍。这些汞的来源排除了地质原因,指向人为汇集的可能性。
勘测得知,地宫内确实有大量的水银存在,并且不断循环流动,这与《史记》和《汉书》中的记载相符合。水银是有毒的,同时也是可以防腐的,贸然打开,水银蒸汽会迅速扩散,伤人毁物,而且影响的面积很大,据估计,会有四十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会受影响。另外,水银一旦泄露出去,地宫内的其它文物就会失去防腐保护作用,会导致瞬间被破坏。
墓室内的环境和墓室外的差距特别大,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墓室内几乎是真空的。文物一旦被发掘出来,除非你立刻给一个完全一样的真空环境,否则发掘出来的东西立刻会被氧化,万历陵的前车之鉴已经很好地向历史证明了这点。
秦始皇陵中有自毁装置。就像鲁班锁一样,如果不能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法拆装,是根本解不开的,而秦始皇陵的设计只会比鲁班锁难上上百上千倍,国家研究十几年,依然还没有找到正确进入的方法,古代人的智慧非我等可以理解。
曾传言秦始皇并没有死去,他在临终之前吞下了长生不老药,时至今日,仍然存活于这个世界上。这就是著名的1973年秦始皇还活着事件!但是很明显此为悖论,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是死于南巡途中,那时又正值炎炎夏日,尸体早已腐烂,运回国内的路上马车之中都是一股臭味,所以说复活绝无可能,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又是微乎其微,但并不是没有,因为从距离秦朝最近的汉代出土的马王堆汉墓中的女尸保存的相当完好的情况看,秦朝也可能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我们现在的技术不是不能挖掘,是不能完整地保存所有的文物,在技术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宁愿保存下来也不能挖掘,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和文化遗产,不能随随便便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