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乐西行
且听天命
被时间偏爱的山西
也在时间里
成为许多人的“念念不忘”
▲崇庆寺内的十殿阎罗
《黑神话:悟空》美术总监曾在社交平台写道:
“崇庆寺的十殿阎罗
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
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
此行总算是圆了念想
顺利收工”
被排首位的崇庆寺
位于长治市长子县
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已不可考
寺内宋代彩塑风格鲜明,造型精妙
形象与艺术构思具有精深的民族特色
▲崇庆寺
崇庆寺坐北朝南
主轴线上为天王殿和千佛殿
据寺内清嘉庆三年(1798)《崇庆寺重修碑志》记载
“千佛殿居其北,卧佛殿居其东,
大士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
东南立门,门之东建关帝殿,
西北建十帝并鬼王殿,西南又立给孤独长者殿,
东北一院则为禅舍。”
现存格局基本与之相符
▲十帝殿
十帝殿亦称地藏殿
正是《黑神话:悟空》中“十殿阎罗”(十帝阎君)的取景地
整堂彩塑造像塑造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
正中佛坛上的主尊造像是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像两侧环墙而砌的神台上是十帝阎君与六曹判官像
阎君与判官上方是悬塑阴曹地府
▲阎君造像极具威严
十帝殿内彩塑造像有两点特别之处
一是阎君形象的塑造
二是悬塑阴曹地府
其中
阎君形象以历史上十位著名帝王为蓝本
借用皇帝的威仪来表现阎君的威严
用“人间王”来再现“阴世王”
也是特殊的历史文化孕育出的
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千佛殿
千佛殿是崇庆寺的主殿
建造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
历经一千多年的岁月
主体构架却仍然是创建时的原物
被誉为“北宋早期小型歇山顶木构建筑的典范之作”
大殿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平面近方形
梁架绝大多数构件为宋代原物
是我国宋代小型殿宇中的代表性遗作
殿内佛坛束腰须弥式
束腰壸门内剔地突起雕龙纹、卷草纹、狮子纹等
南立面间柱雕狮子
东西角柱前立面雕扛座力士像
亦为宋代遗制
▲千佛殿内造像
殿内的彩塑造像虽然塑造于宋代
但经过明代补塑修缮乃至妆銮彩绘后
整体造型与艺术风格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所以在这一堂彩塑造像里
既可以体会到宋代艺术的精微与内敛
也能感受到明代的细致与严谨
▲四十二臂观音
佛坛上北部正中供主尊造像释迦牟尼佛
佛祖左右两侧供文殊与普贤二菩萨像
三像合称释迦三尊
主尊释迦牟尼佛像后扇面墙北侧的
小木做帐龛内也供放有一尊观音像
为四十二臂观音
带有元明时期密宗造像之遗风
造型风格迥异于寺内其他造像
另类而别致
▲“十八罗汉彩塑”
大士殿
则因“十八罗汉彩塑”闻名于世
作为现在已知的留存于世最早的
并有确切纪年的一组十八罗汉彩塑造像
被著名雕塑家钱绍武盛赞为“宋塑之冠”
大士殿内的“十八罗汉彩塑”
极具宋代的文人情怀与人文气息
神态多变,衣纹流畅
坐姿倾侧自如,体态丰盈健硕
尚存唐代丰满的遗韵
▲“十八罗汉彩塑”刻画精细
其中的罗汉或老、或少、或梵、或华
个性鲜明,姿态神情各不相同
有的讲经论法,口若悬河
有的闭目沉思,气定神闲
有的饱经风霜,愁纹满面
有的凝神沉思,充满智慧
有的表情严肃,让人敬畏
有的从容淡定,神态超然
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欣赏价值
▲东方持国天王与南方增长天王彩塑像
天王殿
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威武有力
殿内仅存的东方持国天王与南方增长天王彩塑
是上党地区现存最大的两尊明代彩塑天王造像
二像手中法器与脚下鬼怪虽然缺失
但气吞山河的豪放气势却不减当年
二像半坐于神台之上
一脚下踏,一脚半提
双膝向外打开,拔腰挺胸,两膀用力
以及牙关紧咬的面部神态
将天王威武勇猛的气概栩栩如生展现了出来
▲《黑神话:悟空》游戏图
如今“悟空圆梦”
崇庆寺也正穿越虚空
恭迎各位“天命人”
来源:山西日报
声明:本公号所用图文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修改删除。
责编:姚致宇 校审:樊永吉监制:王雁
山西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