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白鹭体育场为何未将模式切换为足球场,现在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随着世预赛18强赛即将开启,足协近期公布了国足主场的安排:对沙特的首场比赛将在大连,对印尼的第二场比赛将在青岛,而对日本的第三场比赛则安排在厦门。厦门确认承办这一场比赛后,关于白鹭体育场是否会切换到足球模式的讨论引发了广泛关注。
白鹭体育场设计之初就为兼顾田径和足球两种模式投入了巨资,尤其考虑到它原定于承办亚洲杯。然而,至今这座场馆仅在田径模式下投入使用,从未进行过足球模式的切换。球迷们对这场即将到来的足球赛事充满期待,希望能看到白鹭体育场的足球模式首秀。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厦门体育局副局长在足协宣布厦门承办中国与日本世预赛后的不久,表示白鹭体育场将在赛事期间继续维持田径模式,而不会转换为足球模式。这一决定令许多球迷感到不满,有人质疑厦门是否有能力承办如此重要的赛事,认为应该将机会留给其他城市。
外界普遍猜测,厦门之所以不切换到足球模式,主要是因为切换过程费时费力。此前在演练过程中,场馆花费了两个月时间和数百万元才完成切换,而若急速转换也需一个月的时间。显然,除了费用问题,情况更为复杂。
厦门体育局稍早前解释称,田径模式符合国际A级足球赛事的办赛要求,去年女足奥预赛在厦门白鹭体育场时也使用了田径模式,因此这一模式下可以节省一笔费用。然而,真正的主要原因则是场馆已与多方签约安排了6场大型演艺活动。如果要进行足球模式转换,不仅时间紧迫,还可能面临严重的违约和退票风险。这一情况使得厦门体育局的决定再度引发球迷的不满,认为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球场不够专业令人感到丢脸。
尽管如此,也有球迷认为,目前的白鹭体育场已经足够舒适观看足球比赛,进行模式切换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效果不一定显著。考虑到厦门本地并没有中超球队,球迷们认为现状下的田径模式已经足够,重点还是关注比赛本身的精彩程度和球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