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会的能力决定人生的成败,瞬间就是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是成功必备的条件。许多成功人士的成功就是源于对机会的把握。机会对人生影响巨大,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和不成功,幸福和不幸福。
雷军在小米手机的第一次发布会说曾经说过一句话:“在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
即使是你211/985的毕业生,只要你不是韦东奕这样的大神,其实你和大多数竞争对手的能力、智商、情商差距都不会太大,这个时候决定你们差距的就是你所选择的平台。
每一个普通人的黄金职场周期不过10~15年,如果不能在这10~15年里冲破障碍,基本上40岁的中年危机就难以避免。
高考志愿填报对人生走向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这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差,但是人工智能确是一枝独秀,2018年才正式确立的“人工智能专业”,截至目前,全国有503所院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近3年,字节跳动连续位居新发AI岗位量⾸位的企业。但总体来看,华为、字节跳动、阿⾥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早就开始了囤积AI⼈才的步伐,近两年新发⼈⼯智能 岗位占⽐逐渐下降。⼩红书、得物App等互联⽹中⼚近两年加快了对AI⼈才的招聘⼒度,智能驾驶、新能源汽⻋等领域的企业,如毫末智⾏、理想汽⻋等,也在加快对 AI⼈才的争夺。
2023年1-8⽉,新发岗位的⽉薪TOP3分别是ChatGPT研究员、算法研究员和⼈⼯智能⼯程师。其中,ChatGPT研究员以平均⽉薪66244元位列第⼀。在新发岗位的平 均⽉薪TOP10中,所有岗位的平均⽉薪都超过了5万元。这些岗位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然语⾔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都是技术⻔槛较⾼的⼯种。
9月7日上午,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外滩大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及蚂蚁集团共同承办的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科技人才招聘会在黄浦世博园区召开。蚂蚁、美团、腾讯、阿里云、小红书等50多家企业提供1000多个社招和校招岗位,现场与候选人面对面交流并接受简历投递。
据了解,现场招聘需求量最大的是数字技术类岗位,如AI架构工程师、算法工程师、IOS开发工程师等,超过总岗位数的60%。相比去年,AI工程师等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的需求增长趋势明显。现场50多家企业中,半数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招聘需求,相较去年增长了1.5倍。
猎聘高级副总裁李晓峰介绍,当下人工智能人才需求从2021年的5.86%增加到2024年上半年的8.49%,人工智能工程师在人才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且有“四高”特征:高学历人才占比高,硕博人才占比70%左右;年轻人才占比高,35岁以下人才占比90%左右;留学人才占比高,近10%;薪酬水平高,平均年薪40万左右。
另外,根据最新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我国现在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到了300万,到了2025年将会达到450万,现在有关于机器人的产业供求比例为1:10。因此社会、企业都开始重视起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才进入到机器人行业中。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就业前景很好,但是报考时一定要做足功课,一是该专业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目前确是相对集中在少数区域,所以选择报考人工智能专业,一定要分析研究报考高校所在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情况,否则则是用最高的分数学到的专业,毕业时发现根本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岗位,截至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7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50强城市榜单中,北京位居榜首,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7202家,其次是上海,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6744家,第三名是深圳,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6725家。
北京
北京已经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头羊。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约2200家,全国40%人工智能企业聚集于此。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总额约223亿元,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高校推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
上海
人工智能作为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环节,目前在沪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350家。
高校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
深圳
深圳2023年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6080件,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二;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646家,位居全国第三。截至2023年底,深圳有19.5%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处于基础层,主要集中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云计算领域,代表企业有华傲数据、万佳安、腾讯云等;15.6%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处于技术层,重点聚焦在生物特征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代表企业有汇顶科技、赛为智能、云天励飞、思谋科技等;此外,64.9%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处于应用层,主要集中在公共安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领域,代表企业有英飞拓、工业富联、康佳集团、深城交等。
高校推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广州
广州是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目前,广州已培育和聚集了小马智行、致景科技、树根互联、极飞科技等一大批人工智能优秀企业。
高校推荐: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工业大学等
杭州
作为全国人工智能重镇,杭州先后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集聚浙江超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高校推荐: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
南京
南京是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在城市能级、人才技术、产业生态、场景应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2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复函江苏省人民政府,支持南京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为江苏唯一、全国第9个获批城市。集聚了硅基智能、出门问问、亿嘉和、小视科技、云问科技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500家,形成了南京栖霞区中国(南京)智谷、麒麟科创园、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江北新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等产业链重点园区,产业呈现发展加速起势、业态加快拓展的良好局面。
高校推荐: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
成都
近年来,成都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覆盖的发展格局。2023年,全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852家,同时,成都还是“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城市之一,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入选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高校推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
苏州
2023年,苏州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达到22%,全市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1000家。追觅科技、思必驰、镁伽科技、智慧芽、企查查、云学堂等6家企业新入选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
高校推荐:苏州大学
长沙
截至2023年底,全市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链企业规模超过2500家。目前雨花经开区集聚长步道、驰众机器人、中南智能等产业链重点企业2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40余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排名进入全国十强。当前,长沙在算力建设和大数据产业方面突飞猛进,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中国电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中国联通产互公司、湖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重大算力基础设施更新换代、建成投产或签约落地,以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快速崛起,制造业、服务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方兴未艾,这些,都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目前,长沙算力规模已超过2200P,超算算力位居全国第三。
高校推荐: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
其它城市高校推荐: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等。
一、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
数学基础:人工智能专业需要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如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
编程基础:人工智能专业需要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 Python、Java、C++等。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人工智能专业需要学习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技术。人工智能专业需要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人工智能专业需要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
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人工智能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人工智能专业需要学习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
二、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方向
算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设计和实现人工智能算法。
数据科学家:数据科学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岗位之一,主要负责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数据支持。
机器学习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设计和实现机器学习算法。
深度学习工程师:深度学习工程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设计和实现深度学习算法。
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设计和实现自然语言处理算法。
计算机视觉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视觉算法。
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设计和实现数据挖掘算法。
总之,人工智能专业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需要学习数学、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知识。
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包括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工程师、深度学习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会有更多基于AI的新兴职位出现。
三、同样是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学校不同,专业区别太大!请谨慎选择!
由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很广,所以不同高校会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商业预判、风险评估、购买预测、教学、能源、电力分配调度、医疗、金融、机器人、安防、自动化、互联网。
西安交通大学围绕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及其在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无人驾驶智能车、视觉大数据智能化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南开大学聚焦在人工智能方法与智能机器人等系统的紧密结合上来开展工作,重点开展与生物、医学、金融等学院的交叉性研究。
哈工大重点侧重人工智能与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学科的渗透与融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人工智能,聚焦于经济领域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
北京林业大学更侧重林草垂直领域大模型研究。
四、报考提示:
1、人工智能专业是一堆专业的集合体,很多高校开设的是“人工智能+”的跨学科专业,覆盖计算机、 数学、电子信息、统计学、心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报考时一定要做足功课,制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依据个人实际情况,确定一个重点学习的方向,然后反推专业选择,既可以直接报考人工智能专业,也可以依据个人规划方向选择报考相关专业。
2、本科阶段难就业,目前,各大企业对于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的需求虽然明显增加,但对于应聘者的能力要求同样比较高,也有一定的鉴别门槛。人工智能属于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综合胜任力、创新能力要求更高,岗位更多需要从业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背景。
3、报考时一定要了解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教学实力,人工智能作为新型专业和高考志愿填报热门专业,不但对学生和家长有吸引力,对高校开展新专业方向扩展招生同样具备极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谨慎小心了,如果某些高校从前连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这种的专业都不是很好,那么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如何能保证其教学团队是真正具备人工智能的技术呢?毕竟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是和人工智能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了。
4、报考时一定要认清自己,了解学科素养要求是否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就读人工智能专业,所以说这个专业虽然热门,但不是任何考生都适合报考,乱报只会害了自己!
五、人工智能考研方向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人工智能可分为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模式识别、智能系统等诸多研究生方向。
人工智能硕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级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模式识别、智能系统、图像测量技术、机器人学、计算机视觉、认知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以及系统生物学。除了这些方向外,其与通信、网络安全等进行结合则又可以衍生出众多其他报考方向,包括:
电子与通信工程下的:信息网络协议基础、数据网络理论基础、编码理论、数字信号处理(II)、数字图像分析、信号检测与估计、计算电磁学、高等电磁场理论、微波网络理论及应用
计算机技术下的: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高级计算机网络、高级操作系统、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系统、高级人工智能、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
另外还有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技术与工程、智慧物流、能源与环境智慧管理等诸多交叉学科研究方向。
大家可以直接根据人工智能市场的需求侧(招聘软件可以帮你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风向哦)来选考研方向,使读研的收益最大化,当然你也可以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在选择上做平衡。
上一篇:妮娜女皇如何促进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