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新闻出来之后,迅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霸占了各个平台的头条。
重点内容节选如下:从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个月。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满最低缴费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通过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的办法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男职工最多延迟到63周岁退休,原法定退休年龄50周岁的女职工,最多延迟到55周岁。而原法定退休年龄55周岁的女职工,最多延迟到58周岁。
网友们对此也发表了很多看法。比如,有网友说“2023年的时候距离退休还有32年,到了2024年,距离退休还有41年,这是在做梦?”
还有网友说“中秋节别人公司都发了一堆礼品,而自己公司发了延迟退休”。
也有网友对此比较冷静“其实退休还早的人不用过于关注,还有几十年,说不定后续政策还会有变化。”
至于具体的退休年龄,下面给大家发具体的对照表,可以查看。
男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
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延迟退休年龄对照表:
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周岁的女职工延迟退休年龄对照表:
和网上热议相反的场景,则是在农村,农民朋友们对此关注度不是很高。比如笔者所在的村庄,和村民们聊起此事时,多数都不清楚(还没看新闻),还有一些听到了消息,但是对此也不是很关注,也没有深究。
提到最多的原因,就是什么时候退休?延迟多久退休?和自己并没有关系,农民也没有退休金。
到了60岁,即便是63岁(男士),依然会继续种地,依然会继续打零工,如果不去干,经济就没有了来源,至于要干到什么时候,这就要取决于身体条件了,如果身体条件好,70岁还在干活。
举个很实际的例子,我们村里有3个建筑队,一个建筑队大概10个人左右,有男有女,年龄大概都在50岁以上,70多岁的也很常见,特别年轻的几乎没有。
如果问他们对于延迟退休怎么看?答案显而易见,对此并不关注,因为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并不是说到了63岁,不用干活就有人发退休金了。
关于这个问题,原因有多方面,据笔者了解,提到最多的一点,就是农民有土地和宅基地的原因。
先说土地方面,也就是耕地,农民有地种,可以种植粮食,温饱问题不用担心,每年吃不完的粮食还能出售,是一部分的经济来源。
再说宅基地方面,农民拥有宅基地,可以在宅基地上盖房子,不愁没有地方住。而一些城里上班的职工则不一样,需要租房居住。
吃住的问题是生活中的大事,如果吃住解决了,就相当于有“根”了。而城里的职工则没有耕地和宅基地,如果再给农民发退休金,那么城里的职工又会不乐意了。
但是,有个问题要了解,那就是当农民岁数大了之后,身体不允许干重活了,地也种不了了,经济来源也没有了,又该如何是好呢?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分析,有多种渠道,据笔者所了解。
其一,子女赡养,这是最常见的生活途径。以我们这边来说,子女们一般外出打工的居多,每月会给父母打钱。不过,随着子女外出务工或生活压力增大,这种经济支持可能会减少。尽管如此,这种方式仍然是农村老人养老的重要支持。
其二,养老保险。现在多数农民买的都有养老保险,只是保险的档次有高有低。比如我父母购买的就是每年200元的低档,当然,也有农民买的1000元/年的高档,根据家庭条件来定。
其三,粮补、地补或者承包土地的费用,比如种植小麦、玉米等有补贴,以及有些农民的耕地,被别人承包了,每年会给予承包费用。虽然这个数字有限,但也是一定的生活来源。
综合上述内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从2025年起就开始施行了,不过农民朋友对此不是很关心。
问问大家,你呢?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