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给人带来忧伤和痛苦的。再比如《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小王子》都有淡淡的忧伤。
这些忧伤和痛苦常被用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故事中的角色不可避免地会面对挑战、困难、失去和不公等,他们面对并克服痛苦,传递出勇气、坚韧和希望。
《175岁的哈里特和它的朋友们》,也是这样一本带点忧伤,但可以给人带来人生智慧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本书具有独特的双线叙事风格,探讨了生命、智慧、死亡和希望等深刻的主题。
哈里特的形象感人至深,展现了即使在困境和逆境中也能给予温暖和希望的姿态。这本书讲述了一只活了175岁的乌龟哈里特的人生经历和成长体验。哈里特在幼年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能迅速调整心态,努力去适应环境,并且在困境中不断历练,最终成长为充满智慧、有能力关爱一代又一代其他动物的精神领袖。
如果突遭变故,
如何应对?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认识并体验生活的残酷面,从长远来看,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坚实,更有韧性。
故事的主角乌龟哈里特5岁时就被人类带离了家乡,带到人类的世界,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被突然打破,靠着长辈的牺牲才得以生存。对哈里特来说,小小年纪便遭遇如此重大的打击,它对未来充满困惑迷茫,但哈里特坚强地活到了175岁。
在它漫长的一生中,肯定有孤独绝望的时候,但是这种悲观的情绪不会淹没它,因为它有更强的信念:活着见到大海,让大海把它带回家乡。
“我一直相信,只要看到大海,大海就会把我带回加拉帕戈斯。”
眼前的困境总会过去,勇敢活下去,才能看到希望。哈里特接受了被关在动物园里的生活,在这个没有自由的地方,它尽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的力量,守护、帮助一代又一代动物,让动物们和睦相处,让动物园充满温暖。
小猴子查理就是在哈里特的影响下,从接受帮助变成懂得帮助别人,即便对象是对待它最恶劣的狒狒。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哈里特的经历是对这句话最好诠释,也是它面对困境的做法。
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需要告诉孩子们的是: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我们一定不能自暴自弃,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勇敢接受并相信希望,说不定会迎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接受善意和支持
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小猴子查理的经历也让人非常动容。
它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失去了妈妈。遭遇这样悲痛的创伤后,查理选择坚强地继续生活,它相信:或许妈妈没有死,它还会见到妈妈。
在人类家中,查理努力适应新生活。它让我们看到,不要畏缩,我们有适应甚至改变环境的能力。
查理后面被送到动物园的经历,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查理在动物园遭受了“霸凌”。狒狒们向它扔石头,不让它休息,狒狒首领史密斯由于觊觎查理手里那把动物园的钥匙,而不停恐吓威胁查理。查理虽然感到害怕,但没有乖乖交出钥匙。
它身上的这份勇敢和聪慧被哈里特看到了,哈里特每晚都来陪伴查理。
最后,在史密斯的宝宝生命垂危时刻,查理用手中的钥匙打开笼舍的门,和老浣熊一起救助宝宝。
它在此刻真正长大了。它把从哈里特那里得到的爱和温暖,也给予了需要帮助的弱者。查理是不幸的,但它又是幸运的,遇到了智慧的长辈哈里特。任何人在困境中都不是孤独无援的,接受来自他人的善意和支持,会让人产生莫大的勇气。
双线叙事,
回荡着爱的语言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十分有特色。作者以倒序的手法开头,在小说的2/3处——悬念和情感最高点,由哈里特的回忆来揭开秘密。
整本书构思很巧妙,将故事分为明、暗两条主线:
明线讲述了小猴子查理从被森林抓走、失去妈妈,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最后在动物园与哈里特成为朋友,并帮助哈里特实现心愿的故事。
暗线是175岁的哈里特漫长生命的故事。它从加拉帕戈斯群岛被带离,在动物园经历了100多年的岁月,最终在临终前实现回归大海的心愿。
明、暗双线的叙事方式让小说情节更加丰富,也更有层次感。同时,也很考验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读完后,孩子肯定收获满满。
“百班千人”总导师、《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冷玉斌老师称赞这部作品:“这真是一部很特别的童话,简单的情节里回荡着爱的语言。”
《175岁的哈里特和它的朋友们》是韩国儿童文学最高奖文学村奖得主的作品。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是“韩国图书馆协会优秀文学图书”“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评选的优秀文学作品”“韩国《国民日报》精选书籍”“韩国童书研究会选书”。出版14年,印刷41次,销量累计11万册。
韩国文学翻译奖得主徐丽红看过故事后,主动要求翻译,再现原著简洁而充满韵味的语言。
“它相信,人类无论如何都不会比动物更了解动物。”
“这里是人类的世界,我们战胜不了人类。活下来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没有不死的动物,也没有不存在死亡的地方。”
“树木、花草、蚂蚁、浣熊、人……都会死。有死亡,才会有新生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