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历史悠长,朝代众多,与之相对应的,各类农民起义也时有发生,秦末有陈胜、吴广起义,汉代有绿林赤眉起义和黄巾起义,北宋有王小波、李顺起义......
距离我们最近的起义活动,当属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这场典型的农民起义虽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它所呈现出来的民族抗争精神却值得人们铭记于心。
这场运动除了结果让人唏嘘之外,还有一个人值得大家特别关注,那就是自称“黄莲圣母”的林黑儿,她以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成为义和团的“精神领袖”,对推动义和团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她的消亡却始终是个未解之谜,这位“圣母”的最终结果究竟是什么呢?
黄莲圣母 下落不明
1900年7月14日,正在天津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义和团和红灯照,惨遭列强和清政府的前后夹击,极力抗争过后,义和团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要么倒在了列强的炮火下,要么被逼弃阵出逃,形势一片凄惶混乱。
这其中,作为义和团领袖之一的“黄莲圣母”林黑儿,还没来得及逃走,便不幸落入了洋人手中,而关于她的最终下场,至今仍众说纷纭,真真假假闹个不停。
《京津拳匪纪略》卷二中曾记录了林黑儿的逃亡之路:“城池沦陷,圣母带仙姑出逃,在西河一带被劫持,圣母假装自己不是义和团团员,辩解自己不知道黄莲圣母所谓何人,然而无用,终被束缚至天津,交由暂时的统领衙门看守,这其中,有一位仙姑投河自尽,圣母则与另一位仙姑被投入狱中。”
除了林黑儿被捕入狱这一条记录外,还有一个记述更受人们认可。
《天津拳匪变乱纪事》中记述:“黄莲圣母被捕,三仙姑一并就擒……后乃附轮带回外国,此后遂不知其所终。”
这里提到了林黑儿被洋人带往国外的信息,虽听来使人诧异,却颇具说服力,因为当时的法国人绿蒂,也曾在自己所著的《北京的末日》一书中记载了林黑儿的事迹。
绿蒂声称,1900年10月14日,自己曾在天津统领衙门的囚室中见到了两个被抓捕的女性,在《北京的末日》一书中,他细细的记述了这两位女性被捕的经历:“运动失败的那一天,联军把一只木船包围了,船上躲避的三人跳入水中,被周围的士兵救了起来。”
这里的时间,人物,都与传闻中林黑儿被捕之事相吻合,加之有上文《天津拳匪变乱纪事》的佐证,完全可以确定,绿蒂口中被捕的两名女性,就是林黑儿和她的仙姑。
在绿蒂的记述中,被捕的林黑儿虽未曾遭遇惨无人道的酷刑,却始终饱受精神折磨。在得知与自己一同投河的另一战友不幸身亡之后,她便与另一仙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但是即便如此,帝国列强也未曾放弃对她们的折磨。
深陷狱中的林黑儿及其仙姑,虽生活在列强主义的阴影下,却始终保持自己的骨气和大义凛然的神情,这让绿蒂及其他国家的军官起了戏谑之心。
当时,绿蒂和几个英、俄军官,看林黑儿和仙姑稳坐于狱床之上,便“掏出几块银元,装作施舍的样子向她们抛去。”
他们的举动立马受到了林黑儿和仙姑的回击:“她们坐在床沿边,仿若我们不存在一般,掉落的银元马上被她们拾起来丢在地上。”林黑儿及仙姑无声的回击极大地震撼了绿蒂和其他洋人,这让绿蒂深深的感觉到“中国人民是不可侮辱的。”
正如绿蒂所描述的一般,入狱后的林黑儿并未马上遭遇不幸,那她后来究竟去了哪里呢?
《西巡大事本末记》中记述了林黑儿最后的经历:“帝国主义听说了林黑儿领导义和团和红灯女儿的事迹,很多人都想看看她样子,于是便将她杀害,后用药水保存好尸身,运送至海外的博物馆中展览,她的身体变成干尸从而长久不衰。”
身前惨遭谋杀,身后尸体不腐,林黑儿的身前身后,都充满了悲壮的牺牲色彩,然而她一介女流,究竟是如何走到这步田地的呢?这一切,都要从义和团运动说起。
列强侵略 人民起义
1895年,甲午战争落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终于催生出了人民起义活动。
1899年,朱红灯带领义和团在山东西部和西北部进行反洋教斗争,此举得到了附近地区人民的积极响应。
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义和团的,“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由此可见,义和团发展速度之迅猛。
1900春,义和团从山东运动到了河北,林黑儿与义和团的缘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彼时,林黑儿是船户李有的儿媳妇,平日里的生活就是跟着李有在南运河上跑船,那时的她不会想到,不久后自己将会跟人民斗争扯上关系,直到李有锒铛入狱。
不同于清政府的软弱无嫩,李有性格刚硬脾气耿直,有一天,他在河上遇到了洋人,因看不过对方打砸抢烧的行径,李有当面与对方争执起来,清朝的官员惧怕洋人。
为了平息对方的怒火,不由分说的就将李有关进了大牢,家人所遭受的荒唐行径让林黑儿自此恨透了清政府和洋人。
四月,麦田微黄,林黑儿独自架船在河上漂流,当时的义和团运动到了静海,听闻义和团的运动后,林黑儿心里也有了想法,她也想组建一个义和团。
说干就干,回程路上,林黑儿把船靠在杨柳青镇的岸边,打算借助镇上的文昌阁小庙来建团。
当时镇上有个大地主石元士,掌握着杨柳青镇的大部分房屋和土地,听说有人在镇上举行起义,害怕自己利益受损的石元士马上带人破坏了林黑儿的活动,虽然当时的老百姓都对列强深恶痛绝,但是地头蛇的威力也不容小觑,林黑儿的第一次起义以失败告终。
万般无奈之下,林黑儿架船返回了独流,在这里,她遇到了原来的旧相识,船户张德成。彼时的张德成已经在独流镇上建立了“天下第一团”,团员们皆头缠红布绳,腰系红腰带,颇有与帝国主义抗争到底的意思。
一番交谈下来,林黑儿明白张德成跟自己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是想抗争列强主义,将洋人赶出中国,于是林黑儿便对张德成直言:“我要跟你们一起干。”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对于林黑儿的想法,张德成没有拒绝,反而是给林黑儿出主意:“你先回天津卫,船就放在侯家后码头,束好旗子。
然后负责管理天津的‘红灯照(反帝女青年)’,之后我跟其他人把团拉进天津卫,咱们风风火火干一场。”
张德成的想法得到了林黑儿的认可“行,我就照你说的这么办。”随后林黑儿回到了南运河上,如约把船停到了侯家码头,又在船桅上挂上红灯笼,在船头竖起书有“替天行道”字眼的大旗,对外宣称“黄莲圣母”,自此,林黑儿正式开始义和团运动。
凭借自身独特的女性形象和时代背景的影响,林黑儿领导下的红灯照发展迅速,据闻,当时有成百上千的红灯女儿在船上、岸上进进出出,甚至还有幼童练拳、幼女演练红灯照的情景出现,由此可见,林黑儿颇具领导天赋。
但是不同于朱红灯、张德成等其他义和团领袖,林黑儿身上多是非议,对于她的身份,既有人说她是渔家女,也有人说她是娼妇,有甚者甚至说她是巫婆,造成这些非议的原因,多是因为她“黄莲圣母”的称号和诡异万分的行径。
圣母下凡 鬼神之说
早先,林黑儿在营造自己“黄莲圣母”的称号时,曾做出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她在行船途中,忽然将数百斤的大盐包抛入水中,同时嘴里振振有词到,自己是黄莲圣母下凡,此种诡异行径迅速在周围传播开来,她“黄莲圣母”的称号也就此传开。
国人历来信奉鬼神之说,列强掠夺,国土即将沦陷之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神佛,故而林黑儿的“黄莲圣母”一角,开始逐渐站稳脚跟。
而除了抛坠盐袋这件事之外,历代书籍中记载的几件事,也可以佐证林黑儿“黄莲圣母”的怪异行径。
《天津拳匪变乱纪事》曾记载到,有一天,林黑儿用手巾包裹着很多小螺丝钉向众人展示:“这是我暗中从洋人的大炮上偷来的。”
老百姓不懂洋人武器究竟如何,只觉得“黄莲圣母”神力斐然,值得追随。实际上,那手绢中的螺丝钉不足一寸,寻常商店即可购得,这只是林黑儿的一个把戏罢了。
还有一件事,更为离奇。一天,一只甲鱼在林黑儿的船前探首,林黑儿见状,朗声道:“你这是来讨要封号,就赐你500年的道行,速速去把守海口,不得有误。”
现场众人皆不知事情缘由,却觉得既然老龟都来讨要封号,“黄莲圣母”果然名不虚传。
装神弄鬼虽不慎坦荡,实际效果却卓有成效,李鸿章的儿子李经述和清朝直隶总督喜塔腊·裕禄都对她敬畏有加。
《拳座闻见录》一书中,就曾记述了林黑儿与李经述的故事。当时正值战乱,李经述承袭爵位,为保自身安危便乘船到天津躲避战乱,当船只行驶到东浮桥时,被义和团成员拦截,要求他前去面见黄莲圣母。
李经述不愿意,义和团成员就作势要动用武力让他听话,没办法,李经述只能屈服,义和团成员见了李经述这个样子,纷纷嘲笑他:“尔自以为中堂少爷耶?然乌能与圣母抗!”
说罢就要拿刀砍船,吓得李经述袜子都没穿就忙不迭地的穿鞋去见李黑儿,而林黑儿见到如此狼狈的李经述,也只是以袖掩面,大方道:“我看在你父亲面子上,放你走,你可以先行一步了。”
如果说李经述是因为胆小懦弱,不堪大任才被林黑儿拿捏,那林黑儿与天津直隶总督裕禄的交锋,则充分展现了当时义和团和红灯照的盛大威视。
当时,列强为巩固己方势力,开始步步进犯中国,英国舰队司令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军,在廊坊,他们遭到了义和团的猛烈打击,万般无奈之下,六月十八日,八国联军退回到了天津地区。
此时,朱红灯等义和团领袖也带着义和团众人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天津,张德成和林黑儿一经会面,就打算拉上裕禄一起抗击洋人。
时年六月十九日,清政府被迫与洋人宣战,裕禄虽心有不甘,却仍旧不愿与义和团合作抗敌,暗地里总是找义和团麻烦。
林黑儿并不介意裕禄的恶意,见过张德成后,她便直奔裕禄府上去。
府衙的衙役们看见身坐轿中由众人拥簇而来的林黑儿,皆不由的大惊失色,着急忙慌的禀明裕禄。
起初裕禄自恃自己是朝廷命官,便有心摆谱,稳坐堂中等林黑儿上门,但当他透过缝隙看到了外面气势汹汹的义和团团员和红灯女儿后,便再也坐不住了,当义和团和红灯儿女冲进堂中时,裕禄被吓得脚软手抖,只能哆哆嗦嗦的下令,“摆......摆香案,迎......迎圣母......”
林黑儿看不起裕禄的做派,便直截了当的切入了话题:“天津的好几万义和团和红灯照,都是要打洋人的,谁要跟我们存心作对,我们就不客气了。”
裕禄假意听懂了林黑儿的敲打,忙不迭地的应承:“是是是。”
见裕禄如此“上道”,林黑儿也不纠结,直言:“你们要支持义和团和红灯照,不能阻碍他们的活动,刀枪一类的武器,你们也要给予支援.......”面对林黑儿的要求,裕禄照单全收,统统应允,这也为后期义和团运动添加了些许助益。
现如今,人们提及义和团运动,鲜少会提到林黑儿,一来是历史上有关她的记录不仅稀少且真假参半,二来是她在义和团中主要扮演的是后勤保障的角色,极容易被人们忽略,但是不管如何,林黑儿及她领导的义和团和红灯照,都为中国早期抗击帝国侵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起义战争 坚实后盾
周恩来总理曾给予义和团运动高度评价,言明:“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顽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尤其指出:“黄莲圣母——林黑儿,是为五十年后中国革命胜利放置奠基石的烈士之一。她的一生,值得我们纪念。”
正如周恩来所言,林黑儿的一生,确实值得人们悼念。她领导的红灯照,昔日曾是义和团的坚实后盾。
红灯女儿们白日里忙于生计劳作,夜晚就入坛练功,以一己之力,承担起护卫国家的任务。
她们平日里的工作主要是维护治安,缉拿奸细,除此之外,她们还担负起了军情侦查、传送消息、照顾伤员、烧水做饭等工作,在那个女性极容易被忽视和看低的年代里,红灯女儿凭借自己的付出,为抗击列强贡献了一份力量。
而这一切,都少不了同为女性的林黑儿的领导和鼓励,故而林黑儿对义和团运动的贡献,在后世无论如何都不应被遗忘和抹杀。
而除了这些看似简单的后勤工作外,林黑儿和她所领导的红灯女儿,也在战争后期投身进了愈演愈烈的战斗中。
在西摩尔率领联军进军北京却惨遭义和团攻击之后,六月十五日晚上,义和团和红灯女儿相互配合,动手焚烧望海楼教堂。
此举引来了洋人的攻击,租界里的鬼子兵猛然的向义和团和红灯女儿们发起扫射行动,面对如此险境,众人毫不退缩,迎着敌人的炮火向前进攻,终于将洋人逼到了老龙头(如今的天津东站)。
惨遭战败的沙俄军队不甘落败,为泄心中愤恨,他们用重型武器荡平了河东一带的平房,百姓们流离失所,伤亡惨重,惨烈的情景更加加重了义和团和红灯女儿们心中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战事一触即发,事态愈演愈烈。
六月十八号的傍晚,天下微雨,蛰伏已久的义和团和红灯女儿终于等到了机会,他们趁着傍晚时分,敌人松懈的时刻,发起了猛烈进攻。
众多义和团成员和红灯女儿冲出树林与敌人展开肉搏,一时间,喊打喊杀的声响响彻了周边的村庄,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奋战,沙俄军队终于抵不过攻击,首先挂出白旗以示投降,这场战役,终于以义和团和红灯女儿的胜利而告终。
时间来到了六月底,越来越多的洋人开始驻扎到天津租界,他们粗暴的攻击行径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百姓伤亡,当时的紫竹林地区,成为了八国联军和义和团争相抢夺的地方。
洋人的军队,首先占领了紫竹林,如何抢占紫竹林,就成了义和团的首要任务。
洋人为躲避义和团的进攻,在火线前埋置了许多地雷,张德成凭借火牛一技轻松破解了洋人的防御,士气大增的义和团和红灯女儿一鼓作气杀到了洋人的楼房底下。
而洋人为保性命安危,则设计出了挂白旗求休战的假策略,这也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等到了7月初,八国联军陆续等到了援兵,一句“武力打开北京通道”吓坏了西太后,没等战事开始,西太后就向各国政府递交了乞降书,此举无疑将义和团和红灯照推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而随后清政府背地里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更是让义和团雪上加爽。
7月13日,帝国主义向天津发起了进攻,无论敌人如何凶残,炮火何其猛烈,林黑儿和张德成以及众多义和团成员和红灯女儿们都毫不退缩,牢牢的镇守在城头,他们的红衣银刀,成为彼时阳光下最耀眼的景色。
敌人在奸细的里应外合下,还是攻进了天津城中,此时的义和团团员和红灯女儿们已经彻夜滴米未进,神情萎靡,遍体鳞伤是他们共有的状态,但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从废墟之中站立起来,继续与敌人进行斗争。
“为保国,不怕掉头;为争气,不怕血流”的声音还响彻在战火中,败局却已无法改变,激战中,张德成率领一部分义和团兄弟离开了天津,曹福田等人也撤退到了静海,而“黄莲圣母”林黑儿则被洋人俘虏,自此下落不明。
义和团运动虽以失败告终,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象征着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精神,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护卫祖国的决心和付出,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声音。
结语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起义活动,都逃不开政治阶层与人民利益相冲突这一根本问题。国家统治问题的弊端,反映在平民百姓身上,就是武力抗争命运。
义和团运动产生的原因,也与上述理由相同,然而与众不同的是,这其中重要角色-林黑儿“黄莲圣母”形象的塑造,更多的依托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1860年,《北京条约》签署后,天津成为了华北地区最大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多洋人的流入让西方的文化思想在天津地区四散开来,极大的冲击了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思想陋习,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的女性才会更多的追随林黑儿,加入红灯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义和团的运动,已不仅仅是民族抗争活动,也是女性思想解放的开端,这场运动的出现,注定与众不同,值得铭记。
参考文献
「1」闻性真.黄莲圣母事迹考 [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77-84
「2」刘蓉、徐芬.红灯女儿颂 [J].天津师院学报 ,1975:78-82
「3」刘平、朱丹.黄莲圣母:义和团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 [J].安徽史学 ,2012(5):15-17
「4」路云亭.林黑儿形象传播考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