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时就像“迷雾”一样,当我们拨开一层层的迷雾后总是会发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真相,这些真相有的被时间所掩盖,有的被人为所遮掩,有的则为人们所不熟知。即使很多历史上光辉耀眼的大人物,也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存在。而今天的“主角”——麦克阿瑟,就是一个在美国甚至在人类历史上大名鼎鼎,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那么,按照今天的主题来看麦克阿瑟真的接到过国内不允许他进军到中国边境的命令吗?如果有,那此人为何又一意孤行持续进军呢?
我们知道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是一场最初由朝韩双方发生的激战,最终演变成以中美两国为核心的战争。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初(1950年6月25日)韩军、美军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打的节节败退,但战争的进程并没有速战速决。美国在战争爆发后也迅速作出反应,其空军不仅在炮声响起的第二天就迅速参战,国内也在不断调兵遣将。最终在9月15日“联合国军”于仁川地区登陆成功,一举扭转了半岛的局势。
而率军打了如此漂亮一仗的人正是——麦克阿瑟,此时他的职务是“联合国军”总司令。
他的命令是向北继续进军、进军、再进军……那么,美国真的禁止他的部队进入到朝鲜和中国交界的边境地区吗?
面对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1950年9月27日这位司令官收到了来自国内“参联会”的训令,其中命令道:
“……出于政策上的需要,在与苏联和满洲(我国东北)交界的朝鲜各道边境地区,不得使用非朝鲜人的地面部队。对于你们在三八线南北作战的支持,不包括对满洲和苏联领土的空军和海军行动。”
这份命令非常明确的说到除了朝鲜人以外,不能有任何域外国家的部队进入到濒临苏联与我国边境的朝鲜各道(省份),当然也包括美国人。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鸭绿江边的确出现了美国人的身影,那么,此人的做法不就等于违抗命令了吗?那为何会如此呢?
对于麦克阿瑟来说他虽然制定了联合国军不得越过安州——宁远——兴南一线的作战计划,因为这里是半岛北侧东西方向最狭窄的地域,但只让韩国军队继续向北进军的政策,对他来说是非常不满意的。因为他知道组成韩国部队的都是一些日据时代的乌合之众,比如韩国警察等。这些人的战斗力在战场上是指望不上的,如果没有美军的帮助,韩国人也许早就被赶进了大海。
因此他要自己干这件大事!
首先:将军自有主张
麦克阿瑟认为就算国内考虑到美国人向北大踏步进军的措施,会招来中苏双方的干预也不要紧,他会将战争继续打下去,这样才能把在亚洲地区蔓延的“苏联势力”通通打压下去。
可以说麦克阿瑟是一个十足的狂人,很多人说他不懂战略也是出于此。虽然他的继任者李奇微在回忆录中写到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会和苏联以及中国爆发全面的战争,但将军的言辞却经常会带有一些极度挑衅的色彩。
“比如他曾说过应该炸掉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断掉其向我国提供的补给路线,或是要求国内准备原子弹来封锁中朝边境,还在自己即将被解职之前扬言要轰炸我国东北境内的军事基地。”
因此麦克阿瑟能说出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并不是新鲜事,而对他来说向北进军、占领半岛、结束战争,消灭这个苏联的“卫星国”才是重中之重,而来自国内的掣肘让他非常不满。因此即使有“参联会”的命令麦克阿瑟也依然要一意孤行的率军北进。
其次:目中无人的个性
对于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来说,在战场上小看对手是一件非常要命的事,然而对此人而言他不仅仅小看的是对手,就连自己人他也没看得上。此话怎讲?
在他的眼中我国部队不足为患,这一点很多人都心知肚明,而国内的命令也被他当成一纸空文。当他得到可以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军的指令时,那个不允许域外国家军队进入濒临中国的朝鲜省份的命令被他抛掷脑后。因为谁都明白麦克阿瑟只会听从一个人的命令,那就是他自己。而像这样明目张胆地抗命对他来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认为对手的抵抗能力已经消失殆尽,如果不趁机获得胜利,那么总有一天朝鲜会卷土重来。同时,他在仁川登陆时获得的胜利也让他威望大增,继而更加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喜欢让周围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尤其喜欢那种力排众议之下只有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的感觉,这会让他的威望与日俱增,仁川登陆的成功就是在大多数人反对的情况下,自己力排众议之下一次无可挑剔的完美表现。因此他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并且不容他人置疑。这让他非常反感国内对他进行行动的阻挠,并认为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朝鲜一定会丧魂落魄,中国也绝对不会出兵,即使他们早已在鸭绿江对岸严阵以待,他们也绝对不敢。
第三:两极格局之间的对垒
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50年6月,此时“冷战”的大幕早已开始,原本在二战中合作的美苏此时已经开始互相对垒。
自诩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一直都有阻挠苏联势力蔓延的责任。在当时环境的背景下美国人认为如果无法守住韩国,那么日本和夏威夷也将会逐渐陷落,自己身为“领头羊”的权威也将大大受到挑战和打击。
因此,一向敌视对手的麦克阿瑟认为他有责任帮助韩国来消灭对手,“阻止苏联向全球进军的势头。”而如今是消灭对手的最佳时机,必须把握机遇一鼓作气进军到鸭绿江边,才能完成自己“光辉的使命,”使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完美到无可挑剔的“句号”。
于是,鸭绿江畔见证了包括韩军在内的大兵压境,即使美国曾经明令禁止,但他依然要一意孤行,这是对战场形式的严重误判,是对鸭绿江对岸那个国家的极度蔑视,是对自身能力的极度高估。这种不可一世的态度使麦克阿瑟的军旅生涯不但没有画上完美的句号,反而被1950年年末突如其来的敌人打的败退,失去了跨越“三八线”以后的一切战果。
也许历史正是如此,任何一个不懂骄兵必败道理的将军都会在战场上自讨苦吃,无论他的部队有多么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无论他有多么令人震惊的战争经验。但是刚愎自用、目空一切的态度最终使这位久经战阵的将军折戟沉沙于朝鲜这个战场上……
还是我们的祖先说的对:
“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汉书·魏相传》。
美国如此强大,却为何挡不住金日成,网友:因为压根就不想管韩国
麦克阿瑟:中国6万人微不足道,但不久他却惊呼中国居然有50万人
美国在平壤挡不住中国人,落荒而逃让人费解,二战时那支美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