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很好奇他这个观点,他材料来源从哪里来的?按照道理来讲,就米尔斯海默,我们讲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多少都还受到一点国际关系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换句话说这帮人不像是美国人,他相反像什么呢?旧欧洲的那些家伙,德国人对吧?实际上是德国人。汉斯·摩根索、基辛格对吧,或者受德国人影响的亨廷顿这些人,受德国思想影响的他比较强调历史经验的。
那么老实说,今天你这都历史终结了,你美国人掌控的国际秩序被认为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他的问题是不需要再去研究,所以两种倾向你在方法上面基本上是一种实证主义的计量研究、量化研究。
另外一方面,你在议题上是一种脱离于传统的国家政治之间,讨论非国家因素之间的这样的一个影响,所谓的白左议题,比方说环保的问题、难民的问题,这些东西都是时髦研究。说白了这些东西其实都不需要历史经验,再说得不客气一点,你这种研究当然很适合学术界不断水论文的要求,因为你真的研究宏观大的方向,我们认为比较有趣的那些研究,其实你生产的论文是有限的,你真能提出来的话题是比较有限的。你研究一个白左议题,然后或者用个计量去搞一个(研究),无论怎么样你论文无限生产,你批量生产论文没有任何问题,再多学者你都养得活对不对?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
我们说米尔斯海默,他今天跟美国的时髦的学术界、学术范式,其实他多少还是去强调他有这样的一个历史主义的传统。至于说“1937年蒋介石挑起战争”,说得难听点,这不也是在打美国人的脸吗对吧?他这个结论也确实让人觉得比较奇怪,我不知道他那个材料是从哪里来的了,这好像跟美国人,对于二战的叙述也很不相符。
那么我们再顺带聊一句,就是米尔斯海默,当然他在学术界或者说今天在国际关系学界会被提起的书《大国政治的悲剧》,尽管今天确实我们的时髦的政治学研究论文,是不大会去引用这样的著作的,引用量比较少的,但是它确实是一个国际关系学的一个比较有名的著作,会被不断讨论的一个著作。
但他之所以那么出圈,可能还真的是跟俄乌问题有一定的关联,以及说中国人之所以会对米尔斯海默抱有那么大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是觉得得亏这个人没有得到重用是吧?得亏华盛顿不用其言,但实际上老实说大可不必,大家其实大可以放心。就是米尔斯海默他所提出的那套东西,与美国的定位实际上是完全不相符的。
因为对于美国人来讲,我们得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全世界真正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力量保障国家安全,说得不客气点一个手都数得过来对不对?绝大多数国家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那么对于美国而言,它的霸权体系很大程度上是要建立在一种安全承诺之上,当然从另外一方面,美国也是最能制造安全焦虑的国家,那么这个是它搭建各种盟友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柱。
那么如果说按照米尔斯海默那套东西去玩,华盛顿真的听了他的话,那美国人自己的霸权地位要不要?很现实这个问题。比方说他对俄罗斯的问题,那么你东欧国家,你跟东欧的关系你要不要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米尔斯海默对于美国政策的批评,我们也可以说真的确实就像是一个键政人和嘴炮党了,或者说他已经脱离于美国外交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