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史上,有两起刺杀行动尤为引人关注,一个是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即撒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另一件则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遭朝鲜爱国者安重根刺杀身亡,一时间轰动了整个东亚。
伊藤博文是日本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政要,也是日本殖民扩张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朝鲜落入日本手中后,殖民者实行军事警察制度,剥夺了当地人民的一切民主权力,同时又实施残酷的经济掠夺,因而引发了许多爱国志士的仇恨。
1909年,日本前首相、第一任日本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公爵,按计划到满洲与俄罗斯财政大臣实行会谈。消息传到朝鲜后,包括安重根在内的一批爱国志士,决定趁机行刺,并开始反复谋划。
安重根生于1879年,黄海道海州邑人,幼年时曾学过汉语和武术,后又加入天主教,接受西学。朝鲜沦陷后,安重根投身于朝鲜的义兵运动,有过军事战斗经验,并且熟悉武器的组装和使用,因而在刺杀伊藤博文时,表现地十分干脆利落。
1905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一行乘火车来到哈尔滨火车站,按照计划检阅了俄国仪仗队,并走向日本的欢迎队伍。虽然伊藤博文身份重要,但当时的安保措施也很难尽善尽美。此前,为了能够接近伊藤博文,安重根特意乔装成了日本人的样子,携枪混入了欢迎队伍中,从而得以接近伊藤博文。
正当伊藤博文毫无防备之际,安重根把枪射击,连开七枪,其中三枪打中伊藤博文,均中要害部位:第一发子弹从右臂上中央射入,进入右胸肋,穿透右肺叶后留在左肺叶中;第二发子弹从右胸肋射入,穿过胸腔,留在了左肋上;第三发子弹从上腹中央位置射入,嵌在了腹肌内。其余四发子弹,则打中了伊藤博文身边的三位政要。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特意对子弹进行了处理:弹尖被锉平后,刻划成十字状的凹凸状,形成了“开花子弹”,具备很强的杀伤力,能给被击中目标造成巨大创伤。加之伊藤博文为近距离中枪,且被命中部位均为要害,所以很快不治身亡。
然而,当安重根刺杀完伊藤博文后,自己随之也被逮捕。经过数月审理,安重根被关东都督府高等法院判决死刑,并于1910年3月26日上午9时4分被处以绞刑。安重根被处决后,曾安葬于旅顺公共墓地。
随着战争不断,原墓地遭受损毁,安重根遗体也已不知所踪。后来,为了纪念这位烈士,韩国政府为其设立了衣冠冢,经过倡议协商,又在哈尔滨火车站修建了“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文:夕阳下的晚枫&史海烂柯人//
下一篇:“山岳酒店”为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