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对工作和上司厌倦至极,但就是纠结要不要离职,为了社保、房贷、车贷、家人一直在强撑……
明明已经情绪上头,下一秒冲动就有老子不干了的冲动,但手却惯性的打出了“收到”“好的” 我们参加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当工作不再是快乐的源泉,而是束缚心灵的枷锁,我们是否应该选择离开?
这个世上,每份工作背后都藏着委屈,都有数不清的压力。
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大,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
如果你还有份工作,还有稳定的收入,还能还上房贷、车贷,还能供得起孩子读书,就停止抱怨好好珍惜。
把抱怨的情绪,转化成向上成长的动力,做一个不抱怨的行动者。
离职的焦虑:
稳定与未知的较量*
许多人在稳定的工作和未知的未来之间徘徊。社保、房贷、车贷和家庭的责任让我们犹豫不决。
但当我们的情绪被工作消耗殆尽,我们是否还记得工作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在情绪的波动中,我们可能会有冲动离职的念头。但现实的考量让我们不得不压抑这种冲动,继续在不满的工作中强撑。这种纠结,几乎是每个职场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离职的焦虑往往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新工作是否能找到?新公司是否会更好?薪资待遇是否会降低?这些担忧让我们宁愿忍受现状,也不敢轻易改变。
离职的底气:
掌控感的力量*
为什么不离职?大概有以下3个原因:
第一,你自己确实不了解你自己的长板在哪儿,换句话说,你这些年的工作中只是在工作,在公司提供的岗位上,做一个螺丝钉。
第二,你没有改变自我的勇气,你不知道离开这家公司,你能不能找到哪怕和现在一样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像一线城市,北上广这样,在这几年的经济形势下。
第三,你对市场不了解,但凡对市场了解,知道市场未来发展走势,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内心都不会冲动和恐惧……
真正让人不纠结的,是内心的“掌控感”。当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未来和选择有足够的掌控感时,离职与否将不再是难题。
在职场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提升认知思维,让自己更强大,更具有稀缺性,是摆脱纠结的关键。
离职的决策:
三个关键问题*
在做出离职的决定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现在的工作是否带来成长?
不满的现状是否可以通过改变来解决?
如果不离职,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答案是否,那么改变的时刻已经到来。知乎上的高赞回答提醒我们,离职的后悔往往不是因为离职本身,而是因为迟迟未能离开那份让人痛苦的工作。
接受不确定性,勇敢迈出去,是每个职场人必须面对的挑战。
离职不是终点
改变才是新的起点*
离职并不是职业生涯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尝试新的可能,去追求更符合内心期望的生活。
让我们勇敢地面对选择,不纠结于过去,而是积极地规划未来。换句话说,无论离职与否,积极认真的对到工作才是每个职场人长期收益的正确路径。
稻盛和夫说过:“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尤其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由不得任何人懒散懈怠。
如果你自觉已经有了一份工作,整天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你迟早会被淘汰。
敬重饭碗的前提,先从改变工作态度开始。
写在最后:
价值实现,让灵魂充盈
2007年,翻译泰斗许渊冲被诊断出直肠癌,医生给他下了7年的最后通牒,他却并不觉得悲伤。
“生命是可以自己掌握的,2007年那时候我觉得还不错呢,还能活7年!反正我就不管你,我喜欢做什么就去做。”
他给自己定下一个宏伟的小目标:完成翻译界的硬骨头——莎士比亚全集。
每天工作,一天翻译一页莎士比亚,雷打不动。在翻译的世界里汲取养分,自得其乐,这一份初心70年来始终不曾变过。
2021年,100岁的许老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精选》《王尔德戏剧全集》。
工作虽然是一种疲累,却也是一种治愈。作为职场人,如果你觉得累了、倦了,不妨给自己找找赚钱之外的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它让我们在这个残酷的世界,有一片微小的立足之地;它让我们在孤独无措时,心中有一方安稳的寄托。
当我们能够沉浸式投入在工作里,那些萦绕在心头的愁绪,就会慢慢散去。
正如作家斯蒂芬·伦丁所说:
“当我们能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时,我们才能享受每天有限的幸福,过得满足而又有意义。”
所以,试着去找到你喜欢做的事情,试着去探索你心之所向的东西。
🌊
The more I know about the world,
the more I know about you.
析万物之理
与万物同频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