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年羹尧,人们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雍正王朝》里,为人狠辣,杀人如麻的形象。他在平定西藏和青海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么为什么却遭到了赐死的命运,真的是应验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吗?
年羹尧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 年),自幼才学过人。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由此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在康熙朝,年羹尧展现出卓越的才能,深受康熙帝赏识。
他历任翰林院检讨、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康熙四十八年更是被外放为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年羹尧在四川任上,积极作为,提出许多兴利除弊的措施。他不仅在政务上表现出色,在军事方面也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康熙五十六年,年羹尧参与平叛越巂卫与普雄的动乱。在保藏之役中,他担任保障清军后勤供给的重要角色,增设驿站、驻防兵,被康熙特授四川总督职位。
此后,他又在平定西藏、以番攻番平定郭罗克之乱等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
雍正即位后,年羹尧成为心腹重臣。雍正元年,加年羹尧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太保衔,晋封三等公,总揽西部一切事务。
同年,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酋长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坐镇西宁指挥平叛。他利用火炮,使敌军死伤无数,后与岳钟琪配合,成功击败罗卜藏丹津。
年羹尧作为清朝名将,在康熙和雍正两朝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战功为清朝前期捍卫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权势的增长,他逐渐变得跋扈无礼,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年羹尧在青海叛乱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当他率领百余名骑兵先行进入西宁城后,被罗卜藏丹津得知消息,三万大军前来围攻。年羹尧深知硬拼绝非上策,于是效仿诸葛亮上演空城计。
他与数十人端坐城楼之上,神态自若,丝毫不慌。罗卜藏丹津看到城楼上悠然自得的年羹尧,心中生疑,认为城中必有重兵埋伏,吓得立即率领军队撤退。
不久后,岳钟琪率领大批清军抵达西宁。年羹尧开始清剿西宁周边的叛军,并在一个月后包围了罗卜藏丹津叛军聚集的堡垒。
他亲率一小支部队进行攻堡,罗卜藏丹津看到年羹尧军队人少后倾巢出动。年羹尧早有准备,埋伏在四周的清军一拥而上,将罗卜藏丹津的部队打得全军覆没。
青海的叛乱被年羹尧平定之后,他的名号顷刻间传遍朝野。年羹尧也因此获得了诸多殊荣,雍正对他极为恩宠,赏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
年羹尧本人及其父年遐龄晋升一等公爵,外加太傅衔;此外,再赏给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袭。
年羹尧功高震主后,骄横跋扈的行为愈发明显。他担任抚远大将军后,权势仅次于雍正。总督见了他也要下跪,蒙古王爷和额驸们看到年羹尧时,必须跪拜。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封疆大吏,也必须跪在马路边迎送年羹尧。
在雍正面前,年羹尧也毫无收敛。面圣时,他甚至 “箕坐”,无人臣之礼。年羹尧出行的排场浩浩荡荡,甚至比皇帝还大。他还学起了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 “谕”,奖赏部下竟也用起了 “赐” 字。
他凭借自己的地位与能力,随意安排官员的职位,卖官鬻爵,无人敢阻拦。随着巴结年羹尧的人越来越多,竟也形成了一个党派,而雍正最痛恨的就是结党营私。
年羹尧的种种僭越行为,为他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雍正三年二月,据史书记载出现了 “日月合璧,五星连珠” 的祥瑞现象。在古代,帝王对天象极为看重,这一祥瑞之兆被视为对皇帝功劳的肯定。群臣们纷纷抓住这个机会,上表称贺,借机拍马屁以联络君臣感情。
年羹尧作为当时的权臣,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时机。他写了一封奏折,本意是想向雍正表达忠心,然而却在奏折中写错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成语。
年羹尧把 “朝乾夕惕” 错写成了 “夕惕朝乾”。雍正帝看到这个错误后,勃然大怒。
“朝乾夕惕” 出自《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朝亦勤勉,夕亦勤勉,形容皇帝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
而年羹尧作为一个读书人出身,曾为康熙起草过诏书,不至于犯这样的低级错误。雍正帝认为年羹尧是故意将其书为 “夕惕朝乾”,并且文字错书。
在雍正帝看来,年羹尧这是认为他的行为称不上 “朝乾夕惕”,甚至是与之相反,而且还用这种方式冷嘲热讽。
雍正帝以此为借口,开始借题发挥。他训斥年羹尧 “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随后,雍正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置年羹尧。他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的提督纳泰调回京城,防止其作乱。
四月,解除了年羹尧川陕总督的职务,并命其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然而,年羹尧此时却没有速速赴任,这使得雍正帝更加愤怒,一并革掉了他杭州将军的职务,并着手查处年羹尧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罪名。
直到此时,年羹尧方才意识到,雍正是下定决心要处置自己了。他便上书向雍正求饶,希望看在平定青海之功上,对自己网开一面。但此时的雍正帝已经下定决心要铲除年羹尧这个隐患。
年羹尧错写四字后,雍正帝对其展开一系列处置措施,这也让朝中各级官员看清了形势。他们纷纷弹劾年羹尧,罗列出九十二条罪状。
大逆罪五条,包括与静一道人、邹鲁等谋为不轨,将朱批谕旨仿写进呈,见诗词讥讪不行劾奏,私藏军需禁物,伪造图谶妖言等,条条触及皇帝大忌;
欺罔罪九条,如擅调兵捕盐枭致死良民却谎报,骚扰番民不劾奏,私嘱奸民保留自己等,罪行触目惊心;
僭越罪十六条,从出门黄土填道到私造大将军炮令箭等,尽显骄狂作态,对皇权秩序的无视;
狂悖罪十三条,有两次恩诏不宣读张挂,奏折不穿公服拜送等,骄横作风尽显;
专擅罪六条,违背法定程序和既定政策;忌刻罪六条,凌虐现任职官、计陷他人等。
贪婪罪十八条、侵蚀罪十五条,更是反映出年羹尧的贪污腐败。
在这九十二条罪状中,光是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三十多条。虽雍正念其战功不忍加极刑,但年羹尧的命运已无法挽回。最终,雍正帝赐其在狱中自尽。
《——【·结语·】——》
这位曾经风光无限、位极人臣的重臣,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年羹尧的结局,既是他居功自傲、骄纵跋扈的必然结果,也是封建王朝君主专制统治下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