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和珅的一生,可谓起伏多舛,跌宕起伏。他为何在权力和金钱面前丧失理智,又为何到最后悔之晚矣?这其中的种种迷思,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不已。
浮华背后,真实人生
和珅生于雍正三年,出身满洲正红旗下的世家大族,可谓资本雄厚、鼻息炎莹。他本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优渥生活,但好景不长,九岁那年,他失去了双亲的庇护,只能与幼弟和琳依靠继母苟延残喘。
作为家中长子,和珅从小就承担着巨大的家族压力。他需要努力读书,以备科举求官发达,光大门楣。而父母的离世,更让他这份压力骤增。因为整个家族的命运,现在都压在这个幼小的肩膀上。
这份早年的隔世之感,让他性格中自卑的一面不断膨胀、发酵。仕途上的各种成功,都成为他用来填补这份情感空虚的工具。而追求权力,也成为他建立自我认同的必经之路。
权力的甜美乡愁
十八岁那年,和珅以外家的影响力,入宫为侍卫。工作兢兢业业,终于引起皇帝乾隆的注意。自此之后,他的仕途一路高歌猛进,升迁连连。
权力的甜头一旦品尝,就会上瘾。更何况,和珅性格中的自卑与空虚,让他对权力的渴望更甚。他需要通过权力的获取,来填补心灵的孤独与创伤,这已成为一种本能。
起初,和珅还能保有理智,没有完全沉迷权力的游戏。但随着他官职的不断提升,这份欲望也在悄然膨胀。终于,在查办李世尧贪污案后,这种膨胀达到了顶点,让他彻底迷失了自我。
金钱的誘惑,难以抗拒
真正改变和珅的,是查办李世尧贪污案。他亲眼目睹了李世尧掠夺的巨额财富,这给了他一个错误的启示:只有贪污受贿,才能获得真正的金钱与权力。
自此,他踏上了贪污的不归路。金钱的甜头一次又一次冲昏他的头脑,让他无法自拔。富贵和权力也让他养成了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导致他完全迷失自我。
当和珅目睹李世尧数箱白银时,内心的贪念就如滔滔江水,再也难以收回。他想到自己清苦的少年时光,想到家族的兴衰全靠自己。一时间貪念大作,竟然在缴获财物时私吞了大半。
这成为日后大行贪污的导火索。因为和珅明白,权贵们的生活竟然可以奢靡成这样。自己操劳一生,恐怕都换不来这些金银珠宝。比起廉价出售一生,不如痛快放纵,尽情躺在金银堆里!
于是,他放任自己一步步沉沦,最终丧失了底线和理智。反正有乾隆罩着,他大可以为所欲为,狂欢暴虐。直到嘉庆登基那天,他才恍然明白一切都太晚了。
乾隆的不聞不问,縱容貪污
其实,乾隆很清楚和珅大肆贪污的行为,但基于稳定廷政的考量,他选择了长期默认与纵容。只要和珅能保证朝堂运转、办事得力,那些见不得光的龌龊就可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无疑更助长了和珅的嚣张气焰。到晚年时,和珅已经可以随意冒用皇命,权倾朝野。而乾隆也渐渐对此习以为常,甚至有意图留这个烫手山芋给嘉庆帝处理。
其实,乾隆清楚,和珅大肆敛财,是在为自己未来的退路铺垫。一旦失势垮台,靠着这些财富也可以安度晚年。 所以乾隆才没有过多干预。只要和珅忠心耿耿,辅佐自己驾驭这版图帝国,那些金银财宝就由他任意挥霍。等到有朝一日自己驾鹤西去,自会有人清算这些旧账。
为所欲为,贪污无度
和珅凭借自己在乾隆身边的位置,几乎控制了朝廷文武百官的任免大权,简直就是一个隐形的“二皇帝”。
他通过收受贿赂,可以左右科举、售官鬻爵,各行各业也都要向他进贡,才能经商发财。就连国库银两,也成了他横行霸道的对象。通过各种方式,他贪污敛财,富可敌国。
和珅手中握有的权力之大,简直令人难以想象。朝中官员的任免,几乎全都要经他一手挑选。就连一向公正廉明的科举,也被他控制。只要你出得起价码,想要一个什么官职都不是问题。
各地商人为了生存,也要对这个“昏君”朝贡厚礼。甚至连皇宫后宅的妃嫔宫女,都不敢忤逆这个权倾朝野的奸佞。整个朝堂,都被这个暴发户牢牢控制。连皇帝也只能眼睁睁地任由他大肆苛捐杂税、敛财横行。直到他死的那天,所有人才长出一口气。
家徒四壁,恃財招祸
其实和珅非常清楚,自己这样忘乎所以的贪污会招致怎样恶果。所以他用敛财来为自己铺就后路。即便有朝一日失势,也可以靠财力自保。
可惜到最后关头,他还是悔之晚矣。因为就连他居住的房屋墙壁,也被他凿空装满了金银财宝。这更招来了嘉庆帝的警惕,为他最终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其实,和珅也曾想过退路的问题。他明白肆无忌惮的贪污终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用敛聚的财富作为保命符。他以为只要自己手握重金,就足以在政治风浪中自保。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金银财宝反倒成了他引火烧身的导火索。
因为和珅贪婪到连墙壁柱子都要凿空储藏,这更引起了嘉庆的警觉。在接手大权清算和珅的时候,嘉庆一开始只是抱着试探的心态。直到亲眼见到和珅住宅的奢靡与腐朽,这才下定决心要将他一力除之而后快。
嘉慶一登基,立即處置
就在乾隆驾崩后的一个月内,嘉庆帝便掌控大权,开始查抄和珅家产。期间查获的白银高达八亿两之巨,几乎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可以说,乾隆把和珅留给嘉庆,既是为了帮助儿子稳固权力,又是为了一举充实国库。而和珅还沉浸在权钱交易的迷梦之中,终于惨遭厄运,被凌迟处死。
其实乾隆临终前,就已经向嘉庆透露过一些和珅的黑幕。他甚至暗示嘉庆,和珅手中的权力已超过皇权, 要尽早收拾。所以嘉庆才会在即位一个月内就清理门户。他心知肚明和珅的腐朽无能,只是不知道会腐朽到何种程度。
直到清点和珅财产后,嘉庆这才明白老父留给自己的“烂摊子”有多麻烦。几乎清朝十多年财政收入都被这个权倾朝野的腐朽所敛去,朝经国之本已然瓦解。必须要杜绝这种蔓延缺口的腐败之气,所以和珅必须死,才能正本清源!
性格弱点难以遏制,最终导致悲剧
为何像和珅这样聪明果敢的人,到最后却走上了贪墨之途,身败名裂?那就是因为他性格中自卑、空虚的特质,以及对权力金钱的无度渴望。这些都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到最后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该贪得无厌,耽于权色金钱。但为时已晚,一切后悔都已经无济于事。这就是和珅悲剧人生中的最终宿命。
或许,和珅本可以成就一番伟业。毕竟,他才华出众,又得天独厚。只是他性格中的软肋与缺陷,最终导致了他人生的彻底滑落。他太过在意权势与地位,也太过渴望金钱与财富。这导致他逐渐迷失自我,丧失了作为人的底线与尊严。
结语
他曾一度鼎力辅佐皇上,办事得力,并且在捍卫国土、平定民变等事务中有着卓越贡献。只是好胜心与贪婪最终战胜了理性,让宦海沉浮之间难以自拔。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一切只能随波逐流,最终难逃命运的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