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悉朱元璋的人,对他的评价普遍都比较高,尤其对他传奇经历尤为赞叹,他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草根出身的皇帝。
当然,对于这些我们并不否认。但如果你熟悉朱元璋的话,就会发现,此人生性残忍,可谓“千古所未有”。
那么,朱元璋到底有多残忍呢?
首先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两大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当然,就胡惟庸和蓝玉的行为而言,他们确实是死有余辜。
胡惟庸身为宰相,却心怀叵测,阴谋暗害朱元璋。而蓝玉作为“淮西勋贵”,其更是秉性狠愎、居功自傲,竟至捶逐审案之御史,深夜纵兵攻毁关塞,在朱元璋面前,其行为举止也颇具傲慢,毫无“人臣之礼”,最后甚至还要谋反。
对于胡惟庸和蓝玉,朱元璋自然不会加以姑息,对其施以极刑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实际情况却是,因“胡案”受到牵连而被诛杀者,竟多达15000余人。而10年后,又有所谓的“胡党”之狱,受牵连被诛者更是多达30000余人。
暂且不说前面被诛的15000人是否全是“胡党”成员,后面被诛杀之人完全是朱元璋故意为之。试问:哪有主谋已死,同谋之人迟至10年才败露呢?
所以很明显,朱元璋就是想借题发挥,欲借此彻底铲除所有的功臣宿将。
此外,因“蓝玉案”被诛者,更是多达15000人。
故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还评价朱元璋:“本性好杀……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在洪武一朝,官员们每天早晨上朝时,都要与家人诀别,嘱咐身后之事,如果到黄昏时分平安归来的话,就会与家人庆祝一番,即赵翼所说的“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而关于朱元璋为何要屠戮开国元勋,说法有很多,一来是因为很多功臣确实骄横,甚至还有谋反之人,故而朱元璋要将其除之;二来则是因为他想巩固皇权,为子孙保万世皇位。
除了大肆屠戮功臣宿将外,朱元璋还搞了很多酷刑,轻刑如:黥、刺、劓、腐、割等;重刑如:凌迟、刷洗、枭令、抽肠、剥皮、五刑等;
其中“凌迟”是最常见的酷刑之一,就是将犯人割3557刀,每割10刀歇一下吆喝一声。如果刀数未满,而犯人已死,行刑者就要受到处罚。
所谓的“刷洗”,则是将犯人放置于铁床之上,用滚烫的开水烫其皮肤,然后再用铁刷刷去其皮肉。“枭令”,则是用铁钩钩入犯人的背脊骨,将犯人横挂在竿上。
其余酷刑暂不叙述,总之非常残忍。
除了设立酷刑之外,朱元璋还专门搞了一种惩治朝臣的刑罚,即——廷杖,俗称“打屁股”。
但这种廷杖可不简单,在行刑时,由宦官和锦衣卫监视,众官员皆作朝服出席,下列官兵百人,手持木棍;受刑者身上由麻布袋束缚,两只脚用绳子捆着,露出臀部……
受此刑之人,基本都没有存活的可能。就算是没有被打死,也必然要医治几个月才能痊愈。
“廷杖”在有明一代,可谓贯彻始终,从朱元璋时代一直到明朝灭亡,可谓奉行不渝。
比如在明世宗朱厚熜时期,一次受廷杖者就多达134人之多,而被当场打死者就有18人。
朱元璋的残忍,还体现在“文字狱”上。
由于其早年的特殊出身,其避讳的字有很多,有些甚至非常地荒谬绝伦。
比如“则”字,该字为常用字,无论文章、奏表、说话等等,都会用到,但朱元璋却严厉禁止使用该字,为何呢?
因为“则”音若“贼”,朱元璋以为这些文辞是讽刺他发迹前曾当过贼。
不仅如此,“生”、“道”、“殊”等字也是被禁止的,因为“生”被朱元璋解释为“僧”、“道”解释为“盗”、“殊”被分开为“歹和朱”……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访,有个老妪称他为“老头儿”,本是一般的称呼,结果那一带的居民都被抄家。
还有人曾画了一幅画,画上是一个大脚女人抱着一个西瓜。
因朱元璋常常自称为“淮西布衣”,而他的皇后马皇后又是天生大脚,所以该画就被解释为‘侮辱皇后为淮西大脚’。
于是,朱元璋下令搜捕绘画之人,但没有找到,结果他就将当地街坊给屠戮殆尽。
关于朱元璋残忍行为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在世人眼中,朱元璋是一个不会粉饰自己过去经历的君王,反而还会常说自己出身寒微,现在的一切均是他努力打拼的结果……
但对于他真正的经历,朱元璋并不会明说,更不准别人说,不管是有意无意,都会受到他的严惩。
据说,他晚年上朝的时候,如果玉带高翘的话,表明他心情很好,少杀甚至是不杀人;但如果玉带下垂到肚子,则表明他心情很不好,很可能要大开杀戒。为此,朝臣人人自危,个个胆战心惊!
而朱元璋的残忍最终也带来了恶果,那就是——靖难之役!
由于功臣宿将均被其屠戮殆尽,到其孙朱允炆继位时,朝中竟出现了无人可用的情况。
靖难之役开始后,朝廷能统率大军的只有耿炳文,至于李景隆之辈,则根本不知兵事,妄自尊大,其所率六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其他因素外,建文一朝将帅无能才是其胜利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或许至死也想不到,他那所谓的巩固之举,竟使其朱家王朝,遭至如此横祸。
世人对朱元璋的印象普遍都比较好,至于他制造的“蓝玉案”、“胡惟庸案”等,人们出于他对皇权的巩固,后世子孙的安定计,似乎也可以理解,毕竟哪一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皇位能传至永远呢?
更何况诛杀功臣宿将,历史上也并非只有朱元璋一人。
但在文史君看来,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千万不能片面对待,朱元璋经历传奇,也有很多历史功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此人也有残忍暴戾的一面。
所以,我们在看到历史人物时,一定要从多个维度去看待,其历史功绩我们自然要承认,其错误过失,我们更要知道,并引以为戒,如此,我们才能更加理性地去看待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