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各地1-11月的相关经济数据陆续出炉。昆山作为外向型经济大市,前11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870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14.4%。其中,出口4597.8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省15%;进口2272.2亿元,同比增长11.4%,占全省13.3%。
在不少地方相关数据尚未“浮出水面”的情况下,昆山的这组数据令人惊喜、很提气,也让关心昆山发展的各界人士松了口气。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这个连续19年稳坐全国县级市“头把交椅”的经济强市,依旧“很能打”。
12月29日,昆山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提出要在特殊年份扛起特别担当,真正当好“压舱石”,为苏州乃至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苏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接连召开,“挑大梁”“压舱石”等热词被频频提及。
那么,如何才能当好“压舱石”?昆山的实践,至少为我们带来三点启示:
首先,要全力夯实产业底盘。优质产业项目是稳增长的“主引擎”,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必须全力强链补链延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抢占先机从而占据主动。
作为产业强市,提到昆山的产业底盘,产值高达6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闻名海内外。而这庞大产业链的形成,源于广为流传的“拆笔记本电脑”的招商故事。当年,昆山靠“拆笔记本电脑”“蹲点虹桥机场”等“土办法”,先后招来了近500家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强大的产业链,助力昆山在历次危机中成功化危为机、逆势突围。
以加工贸易为例,昆山起步早、体量大、种类全,现有加工贸易企业500余家,今年前10个月加工贸易进出口突破3700亿元,同比增长16.3%,在全市外贸总额的占比高达62.3%,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27.6%,位居全省第一。这背后,正是昆山引以为傲的产业链优势。目前,昆山已集聚了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近1万个外资项目。
其次,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城市吸引力强不强,营商环境很重要,要让好项目愿意来、能留下,必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投资兴业沃土,帮助企业保要素、抢订单、增产能、拓市场。
以昆山“无中生有”的咖啡产业为例,今年9月19日,总投资15亿元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昆山落成投产,这是星巴克在华最大生产性投资项目。与此同时,国内咖啡“一哥”瑞幸在昆山的烘焙工厂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今年前11个月,昆山实现咖啡生豆进口3.12万吨,同比增长213.6%。昆山既不是咖啡产地,也不是主要的消费市场,却快速构建起集生豆贸易、平台交易、研发烘焙、品牌销售、咖啡设备生产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就得益于优质的营商环境。
4月11日,《昆山市深化“昆如意”营商环境2023年创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不断深化“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保护和激发企业活力,营造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的国际一流环境,打造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创业首选地。
“昆如意”是昆山2020年3月推出的营商服务品牌,并在持续优化中。早在今年1月初,昆山就推出20条政策措施,全力以赴“保要素、争订单、优服务、促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订单、用工、物流、信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真正让广大企业“敢干、敢闯、敢投”。
再次,要坚持发扬精神力量。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返京途中,来到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他强调,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这也是前不久江苏省委全会上再次强调的要求。
“不怕困难、敢于胜利”,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攀新高、再立新功,就必须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魄,有舍我其谁、志在必得的决心,有只争朝夕、风雨兼程的干劲。
从1984年“自费开发”,到如今连续19年登顶全国百强县(市)榜首,回顾昆山改革开放45年来的发展道路,昆山人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而且收获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昆山历经艰难困苦依然挺立潮头的发展密码。
思想照亮前路、实干创造未来。“昆山之路”作为一种发展路径的延展与影响,也远远超出了昆山。更为可贵的是,这30多年昆山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敢闯敢试、奋斗奋进、唯实唯干、创新创优”的精神承前启后、薪火相传。正如苏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书记周伟所说:“传承弘扬精神伟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是昆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潘朝晖)